[1] |
吕壮壮, 乔庆庆, 董孙艺, 汪冬.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内陆干旱区古气候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8): 1309-1322. |
[2] |
王怡雯, 马瑶瑶, 史培军, 张钢锋. 干旱区光伏电站运营对局地生态环境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8): 1423-1433. |
[3] |
龙威夷, 施建飞, 李双媛, 孙金金, 王玉刚. 流域绿洲土壤盐分多模型反演效果评估[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120-1130. |
[4] |
吴朝巧, 林菲, 牛俊杰, 耿甜伟. 山西中部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153-1166. |
[5] |
周建伟, 罗君, 马雪洋. 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6): 1021-1031. |
[6] |
董彭蓓, 任宗萍, 李鹏, 王凯博, 贺国凯, 王璞. 土地利用变化下宁夏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6): 1032-1044. |
[7] |
叶虎, 裴浩, 姜艳丰, 那庆, 张立伟. 内蒙古半干旱区气溶胶散射特性及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5): 730-741. |
[8] |
雷菲亚, 李小双, 陶冶, 尹本丰, 荣晓莹, 张静, 陆永兴, 郭星, 周晓兵, 张元明. 西北干旱区藓类结皮覆盖下土壤多功能性特征及影响因子[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5): 812-820. |
[9] |
徐铭璟, 冯强, 吕萌.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及其影响因素——以黄河流域山西段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3): 467-479. |
[10] |
袁萍, 韩欢, 赵红梅, 李从娟. 裸露与沙埋对极端干旱区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2): 293-300. |
[11] |
张寿川, 赵春涛, 安亚涛, 刘凯, 余冬梅, 陈亮, 李庆宽, 王建萍. 那棱格勒河流域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1): 1853-1863. |
[12] |
汪翔, 吕海深, 朱永华, 郭晨煜. 两种河道洪水演进方法在新疆山区的应用比较[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8): 1240-1247. |
[13] |
冀明欣, 冯天骄, 肖辉杰, 辛智鸣, 李俊然, 王栋. 河套灌区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对田间土壤水分和养分储量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8): 1268-1279. |
[14] |
赵卓怡, 郝兴明. 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的中亚干旱区实际蒸散特征及归因[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7): 1085-1093. |
[15] |
陈加伟, 褚建民, 甘红豪, 徐磊, 公帅, 刘浩, 王迎新, 杨洪晓, 徐晓庆, 齐丹卉. 浑善达克沙地长梗扁桃群丛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5): 777-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