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潘潘, 刘志有. 新疆绿洲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特征——以伊犁河谷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9): 1605-1614. |
[2] |
高鹏程, 岳艳妮, 鄢继选, 王世杰, 别强. 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利用与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140-1152. |
[3] |
吴朝巧, 林菲, 牛俊杰, 耿甜伟. 山西中部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153-1166. |
[4] |
李冰洁, 范志韬, 曲芷程, 姚顺予, 宿夏姝, 刘东伟, 王立新. 基于InVEST-PLUS模型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价及预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217-1227. |
[5] |
张顺鑫, 吴子豪, 闫庆武, 李桂娥, 牟守国.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天山北坡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与预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228-1237. |
[6] |
杨锁华, 李丽, 马江德, 郭文霞. “三生空间”视角下陕西省199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及梯度效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249-1258. |
[7] |
杨荣钦, 肖玉磊, 池苗苗, 穆振侠. 近20 a塔里木河流域人类活动及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6): 1010-1020. |
[8] |
周建伟, 罗君, 马雪洋. 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6): 1021-1031. |
[9] |
董彭蓓, 任宗萍, 李鹏, 王凯博, 贺国凯, 王璞. 土地利用变化下宁夏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6): 1032-1044. |
[10] |
姚小晨, 高凡, 韩方红, 何兵. 2000—2020年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及其对蒸散发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6): 951-963. |
[11] |
王军, 柴志福, 马浩艳, 赵志锰, 邬佳宾, 付卫平.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蓄水工程土地利用分类与动态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4): 581-589. |
[12] |
李文秀, 燕振刚.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甘肃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4): 590-602. |
[13] |
司琪, 樊浩然, 董文明, 刘新平.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4): 684-696. |
[14] |
李佳珂, 邵战林. 基于PLUS和InVEST模型的乌鲁木齐市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3): 499-508. |
[15] |
孙玮婕, 乔斌, 于红妍, 赵彤, 陈奇. 基于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的黑河源区高寒湿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估[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2): 30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