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雪莹, 谷黄河, 代斌, 张瀚文, 余钟波. 不同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气候特征模拟[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3): 363-374. |
[2] |
许宁, 李治国, 梁雪悦, 周晓莹. 基于地形梯度的青藏高原冰川分布格局及成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2): 230-239. |
[3] |
其美拉姆, 郑诚, 袁浏欢, 吴沛桐, 谭凯, 申乔天, 史海静. 青藏高原植被光能利用效率时空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0): 1731-1739. |
[4] |
申红艳, 温婷婷, 赵仙荣, 冯晓莉. 基于多模式的青藏高原前冬降水预测性能评估[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7): 1027-1039. |
[5] |
关宇淇, 李广, 潘雪, 徐国荣, 魏星星, 刘昊, 吴江琪. 降雨频率对甘南尕海湿草甸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6): 916-925. |
[6] |
王鹏, 秦思彤, 胡慧蓉. 近30 a拉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3): 492-503. |
[7] |
戴文渊,郭武,郑志祥,陈亦晨,张芮,许勇. 石羊河流域水生态安全影响因子及驱动机制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5): 1555-1563. |
[8] |
温婷婷,郭英香,董少睿,东元祯,来晓玲. 1979—2017年CRU、ERA5、CMFD格点降水数据在青藏高原适用性评估[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3): 684-697. |
[9] |
张君霞,孔祥伟,刘新伟,王勇. 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雨数值模式预报空间误差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1): 64-74. |
[10] |
席文涛,高晶. 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青藏高原降水δ18O空间分异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5): 1199-1206. |
[11] |
杨昭明,张调风. 1961—2017年青藏高原东北部雨季降水量变化及其贡献度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1): 22-28. |
[12] |
王坤鑫, 张寅生, 张腾, 余坤伦, 郭燕红, 马宁. 1979—2017年青藏高原色林错流域气候变化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0, 37(3): 652-. |
[13] |
金孙梅, 侯光良, 许长军, 兰措卓玛, 李生梅.
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文化遗址时空演变及其驱动
[J]. 干旱区研究, 2019, 36(5): 1049-1059. |
[14] |
祁艳, 颜玉倩, 李金海, 陈汶江. 青藏高原5—10月地表潜热通量与青海同期降水之间的关系[J]. 干旱区研究, 2019, 36(3): 529-536. |
[15] |
李艳萍, 史利江, 徐满厚, 李文刚. 短期增温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物生长季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19, 36(3): 537-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