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郝潘潘, 刘志有. 新疆绿洲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特征——以伊犁河谷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9): 1605-1614. |
[2] |
苏宇琦, 马苏力娅, 李雨凡, 韦秋雨, 王洪峰, 李文军. 吉尔吉斯斯坦受威胁维管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8): 1405-1412. |
[3] |
尹瑞琪, 李琼芳, 陈启慧, 张静芳, 张炜, 林雍权, 方凯悦. 伊犁河上游流域三种日尺度降水产品性能评估[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4): 540-549. |
[4] |
李娜, 信会男, 赖宁, 李永福, 吕彩霞, 耿庆龙, 段婧婧, 陈署晃.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0): 1789-1796. |
[5] |
宋佳佳, 李钢铁, 郭靖捷, 谷忠厚, 刘坤, 李治龙, 康霞. 黄土丘陵区天然杜松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8): 1304-1311. |
[6] |
毛毛, 蒙仲举, 党晓宏, 赵飞燕, 王德慧, 柴享贤. 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天然梭梭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6): 971-978. |
[7] |
徐俏,赵万羽,魏岩,叶茂,赵新风. 阿尔泰山东部林区森林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6): 1885-1895. |
[8] |
姚佳,陈启慧,李琼芳,崔罡,张良憬. 伊犁河—巴尔喀什湖流域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5): 1564-1575. |
[9] |
刘鑫,焦健,王婷,张玲豫,李朝周. 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沙地芦苇种群生态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1): 220-229. |
[10] |
玛尔胡拜·牙生,马龙,吉力力·阿不都外力,张伟燕. 新疆天山西段夏季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3): 600-609. |
[11] |
文广超,赵梅娟,谢洪波,张毅,张娟. 伊犁河谷西部土地植被覆盖演化及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3): 843-854. |
[12] |
艾力哈木·艾克拉木,周金龙,张杰,魏兴,余东,陈劲松. 伊犁河谷西北部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2): 504-512. |
[13] |
郭春秀, 刘开琳, 马俊梅, 王理德, 何芳兰, 赵鹏, 付贵全, 赵艳丽. 石羊河下游不同立地类型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J]. 干旱区研究, 2020, 37(1): 178-184. |
[14] |
江沙沙, 孙宗玖, 崔雨萱, 董乙强. 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个体功能性状对短期禁牧的可塑性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19, 36(6): 1528-1536. |
[15] |
张苹, 吕昭智, 张鑫, 赵想平, 张永光, Gulzhanat Tanabekova, Maisupova Bagila, Adilbayeva Zhanera, 崔志军. 新疆伊犁与哈萨克斯坦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Ledeb.) Roem.]种群年龄结构[J]. 干旱区研究, 2019, 36(4): 844-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