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可璇, 张蕾, 李豪, 张恩月, 李育桢, 宋彩云, 刘庚. 基于MSPA模型和电路理论的晋西北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9): 1593-1604. |
[2] |
张斌, 李从娟, 易光平, 刘冉. 梭梭和头状沙拐枣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177-1184. |
[3] |
王梓翔, 任悦, 鲁莹,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干旱-复水对樟子松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2): 2120-2131. |
[4] |
王市委, 张浩斌, 郭文兵, 马超. 气候和采矿活动对荒漠化草原露天矿区植被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1): 1921-1935. |
[5] |
白炬, 刘晓林, 李申, 梁哲铭, 胥子航, 王永亮, 杨治平. 污泥热碱液对干旱胁迫下小青菜生长的缓解机制[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 80-91. |
[6] |
颜巧芳, 单立山, 解婷婷, 王红永, 师亚婷. 珍珠柴幼苗叶片和根系形态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 92-103. |
[7] |
包玉斌,王耀宗,路锋,刘自增,马大为,杨勇,吴娟,张永康. 六盘山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分区优化[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7): 1172-1183. |
[8] |
徐梦琦, 高艳菊, 张志浩, 黄彩变, 曾凡江. 干旱胁迫对疏叶骆驼刺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2): 257-267. |
[9] |
田小霞,卫晓锋,魏浩,许明爽,毛培春. 6种牧草苗期耐旱性综合评价[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3): 978-985. |
[10] |
李生宇,范敬龙,王海峰,崔珂军,雷加强. 蒙古高原交通干线风沙(雪)危害防治技术方案[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6): 1760-1770. |
[11] |
李嘉珞,郭米山,高广磊,阿拉萨,杜凤梅,殷小琳,丁国栋. 沙地樟子松菌根化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6): 1704-1712. |
[12] |
汤东,程平,杨建军,李宏,孙建文,王凯. 天山北坡山前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6): 1683-1694. |
[13] |
杨彪生,单立山,马静,解婷婷,杨洁,韦昌林. 红砂幼苗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对干旱-复水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2): 469-478. |
[14] |
桑钰,高文礼,再努尔·吐尔逊,范雪,马晓东. 干旱胁迫下AMF对多枝柽柳幼苗和疏叶骆驼刺根系生长和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1): 247-256. |
[15] |
夏振华,陈亚宁,朱成刚,周莹莹,陈晓林. 干旱胁迫环境下的胡杨叶片气孔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18, 35(5): 1111-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