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研究 ›› 2013, Vol. 30 ›› Issue (4): 757-763.
童小芹1,2,张庆红3,夏咏1,张晔4,刘越方5,潘响亮6
TONG Xiao-qin1,2 ,ZHANG Qing-hong3,XIA Yong1,ZHANG Ye4,LIU Yue-fang5,PAN Xiang-liang6
摘要: 基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的“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引入热值概念,以新疆土地平均生产力为核算标准,调整乌鲁木齐市生态足迹模型中的3大核心参数,测算了乌鲁木齐市2000—2010年各类型土地实际发生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每人5.63 hm2增加到2010年的24.0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0年的0.84 hm2下降到2010年的0.57 hm2,人均生态赤字从2000年的4.54 hm2增加到2010年的23.04 hm2。2000年以来,除了牧草地以外,其他类型土地均是生态赤字,建设用地是乌鲁木齐市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的最大贡献者,2010年对生态赤字的贡献达到了93.04%。牧草地则是生态承载力的最大供给者,但自2004年以来其生态盈余呈不断下降趋势,表明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利用状态。应通过减少人口压力、提高耕地、牧草地等的平均生产力,大力实施循环经济等措施来减少乌鲁木齐市生态足迹,增加生态承载力,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