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艺伟, 魏江生, 黄利东, 赵鹏武, 舒洋, 李慧敏, 曹立春, 张婷. 大兴安岭南段蒙古栎粗根非结构性碳对不同坡向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9): 1572-1582. |
[2] |
杨荣钦, 肖玉磊, 池苗苗, 穆振侠. 近20 a塔里木河流域人类活动及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6): 1010-1020. |
[3] |
程晓瑜, 吕洁华. 塔里木河流域碳储量的气候影响机制及地形分异下的归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5): 865-875. |
[4] |
王勃, 张建军, 赖宗锐, 赵炯昌, 胡亚伟, 杨周, 李阳, 卫朝阳. 土壤含水量对探地雷达探测植物根系构型精度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3): 456-466. |
[5] |
王洋, 冯卓亚, 许丽, 高文信. 塔里木河流域生境质量与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及驱动力[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2): 2132-2142. |
[6] |
张音, 孙从建, 刘庚, 钞锦龙, 耿甜伟. 近20 a塔里木河流域山区NDS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0): 1639-1648. |
[7] |
颜巧芳, 单立山, 解婷婷, 王红永, 师亚婷. 珍珠柴幼苗叶片和根系形态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 92-103. |
[8] |
周静,孙永峰,丁杰萍,白浩江,马祥,王旭洋,罗永清. 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碳的关系[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9): 1457-1464. |
[9] |
马继龙, 史军辉, 王新英, 阿丽亚·拜都热拉, 刘茂秀, 艾吉尔·阿不拉. 洪水漫溢对塔里木河中游河岸胡杨林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8): 1248-1257. |
[10] |
李健男, 史海滨, 苗庆丰, 珊丹, 荣浩, 温雅琴. 环境因子对不同种类人工乔木林分蒸腾耗水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8): 1312-1321. |
[11] |
庄淏然, 冯克鹏, 许德浩. 蒸散分离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7): 1117-1130. |
[12] |
杜慧娟, 王光耀, 冉光妍, 吕密. 面向SDGs的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灰水足迹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7): 1184-1193. |
[13] |
毛正君,耿咪咪. 紫花苜蓿根系抗拉力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2): 235-246. |
[14] |
程谦, 塔依尔江·艾山, 玉米提·哈力克, 王新英. 塔里木河中游不同林龄胡杨活立木空心树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2): 247-256. |
[15] |
郑欣如, 王树森, 王博, 张欣, 刘静, 胡晶华, 李诗文, 袁亚楠, 王丫博. 采煤沉陷区模拟土壤侵蚀胁迫对黑沙蒿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11): 1806-1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