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戚曌, 闫峰, 席磊, 曹晓明, 邹佳秀, 冯益明. 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植被恢复潜力[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9): 1583-1592. |
[2] |
包志鑫, 袁立敏, 武红燕, 鲁海涛, 韩照日格图. 呼伦贝尔草原风蚀坑植物分布空间异质效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185-1194. |
[3] |
张建华, 周晓阳, 郭旭婷, 杜鑫鑫, 安利, 秦浩, 刘勇, 张红, 徐龙超. 露天煤矿人工林植被碳密度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6): 974-983. |
[4] |
张元梅, 孙桂丽, 鲁艳, 李利, 张志浩, 张栋栋. 昆仑山北坡两种优势荒漠灌木的生物量预测模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2): 284-292. |
[5] |
李娜, 信会男, 赖宁, 李永福, 吕彩霞, 耿庆龙, 段婧婧, 陈署晃.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0): 1789-1796. |
[6] |
周静,孙永峰,丁杰萍,白浩江,马祥,王旭洋,罗永清. 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碳的关系[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9): 1457-1464. |
[7] |
孙丹阳,魏建新,杨辽,王杰,唐宇琪,巴比尔江·迪力夏提. 深度学习方法下GEDI数据的天然云杉林地上生物量反演[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9): 1472-1483. |
[8] |
邱巡巡, 曹广超, 张进虎, 张卓, 刘梦琳. 祁连山南坡青海云杉林碳密度随海拔分布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4): 615-622. |
[9] |
梁博明, 刘新, 郝媛媛, 楚彬, 唐庄生. 基于5种植被指数的荒漠区植被生物量提取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4): 647-654. |
[10] |
徐梦琦, 高艳菊, 张志浩, 黄彩变, 曾凡江. 干旱胁迫对疏叶骆驼刺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2): 257-267. |
[11] |
张康,聂志刚,王钧,李广. 温度升高下降水和施氮对旱地春小麦产量和生物量影响的模拟与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6): 1966-1975. |
[12] |
刘源,李晓晶,段玉玺,王博,王伟峰,刘宗奇,冯涛. 库布齐沙漠东部植被恢复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3): 924-932. |
[13] |
张媛媛,孟欢欢,周晓兵,尹本丰,周多奇,陶冶. 不同生境/萌发类型尖喙牻牛儿苗生物量分配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2): 541-550. |
[14] |
宋经纬,徐子然,陈家鑫,徐庆华.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树天然林的养分含量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5): 1429-1435. |
[15] |
李宗英,罗庆辉,许仲林. 西天山雪岭云杉林分密度对森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2): 545-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