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0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3-09-15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与目录
    第40卷第9期封面与目录
    2023 (9):  0-0.    
    摘要 ( 68 )   PDF(4746KB) ( 10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气与气候
    基于FY-4A QPE的中亚五国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陈爱军,张寅,楚志刚
    2023 (9):  1369-1381.  doi: 10.13866/j.azr.2023.09.01    cstr: 32277.14.j.azr.2023.09.01
    摘要 ( 431 )   HTML ( 61 )   PDF(14655KB) ( 228 )  

    FY-4A定量降水估计产品(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QPE)为深入研究中亚五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数据源。本文首先采用全球降水观测(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GPM)多星集成降水终级产品IMERG-F(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 Final run)评估FY-4A QPE,然后利用FY-4A QPE分析中亚五国的降水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FY-4A QPE能够精细地反映中亚五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降水估计结果比较合理且与IMERG-F的时序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 中亚五国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大,且与海拔高度有关,高海拔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超过500 mm,但面积占比不足10%;低海拔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50 mm,但面积占比却超过90%。(3) 中亚五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降水范围最广,平均降水量超过50 mm;秋季平均降水量最小,绝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不足40 mm。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季降水相对充足,部分区域季节平均降水量超过480 mm;哈萨克斯坦中西部、乌兹别克斯坦中西部和土库曼斯坦北部季节平均降水量不足40 mm。(4) 根据月平均降水量超过40 mm区域的聚集度,中亚五国月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可以大致分为点状离散分布型、干旱型、半干半湿型和三明治型四种分布形态。(5) 中亚五国夏季降水多发区的逐小时平均降水量具有“准三小时”周期性日变化特征,午后至前半夜是降水多发时段之一,降水类型以小雨为主,其次是少量的中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稳态风沙流沙粒起跳速度概率分布模型
    蒋缠文,王晓艳
    2023 (9):  1382-1390.  doi: 10.13866/j.azr.2023.09.02    cstr: 32277.14.j.azr.2023.09.02
    摘要 ( 232 )   HTML ( 11 )   PDF(5218KB) ( 260 )  

    颗粒起跳速度概率分布函数是泥沙输运和粉尘释放模型中的重要输入参数。然而,为了可靠描述这种分布函数,需要准确测量近地层风沙流内起跳颗粒的运动轨迹。本文使用高速摄影系统和颗粒轨迹检测算法相结合测量了风洞沙床面附近部分溅射颗粒、没有引起溅射的反弹颗粒以及引起1个溅射的反弹颗粒的轨迹,通过分析三种起跳模式对应的起跳速度概率分布构建稳态风沙流跃移颗粒起跳速度的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1) 三种起跳模式的起跳角度和起跳速度均服从Lognormal概率分布。(2) 所有起跳颗粒的起跳角度概率分布方程几乎不受起跳模式影响。(3) 所有起跳颗粒的起跳速度概率分布方程主要受溅射颗粒数与反弹颗粒数比值的控制,预示着风沙流发育过程或湍流波动将会对起跳速度概率分布函数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关于近床面风沙跃移过程的新认识,并对模拟风沙输运中的粒-床相互作用和地貌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天气客观分型
    朱从祯,赵天良,孟露,杨兴华,何清,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2023 (9):  1391-1403.  doi: 10.13866/j.azr.2023.09.03    cstr: 32277.14.j.azr.2023.09.03
    摘要 ( 206 )   HTML ( 17 )   PDF(28061KB) ( 114 )  

    本文利用2011—2020年塔里木盆地多站浮尘日数据,筛选出396个浮尘滞空日。采用ERA5气象再分析资料,应用PCT算法对塔里木盆地浮尘滞空日地面及高空环流进行客观分型,并分析典型浮尘滞空个例,以揭示浮尘滞空与高低空天气环流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地面天气型可分为高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和均压场型,不同地面天气型下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浓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地面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为高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均压场型,高空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为西风槽后型、高压脊型交替出现-平直纬向型;当地面西伯利亚冷高压东移南下,高空受槽后和伊朗高压控制时,浮尘滞空天气处于发生和发展阶段,地面PM10浓度较高;当地面为均压场,无明显气压系统活动,高空为平直纬向环流时,浮尘滞空天气趋于结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银川平原夏半年不同等级降雨水汽输送机制
    王娜娜,韩磊,柳利利,彭苓,周鹏,马云蕾,马军
    2023 (9):  1404-1413.  doi: 10.13866/j.azr.2023.09.04    cstr: 32277.14.j.azr.2023.09.04
    摘要 ( 191 )   HTML ( 21 )   PDF(9511KB) ( 106 )  

    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区域水循环,改变了水汽的传输路径,了解不同等级降雨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为水资源的利用及旱涝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基于2018—2020年夏半年(5—10月)采集的银川平原降雨样品,研究不同等级降雨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其二次蒸发效应,并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及水汽通量等方法分析降雨的水汽来源及潜在蒸发源区。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夏半年不同等级降雨稳定同位素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而偏负,小雨氘盈余(d-excess)值偏负而中雨和大雨偏正,大气降水线斜率和截距随着雨量级的增加呈现出递减的规律。二次蒸发作用的强弱随气温升高而增大,随降雨量、相对湿度和雨滴直径增大而减弱。西风水汽为银川平原夏半年降雨的主控水汽,同时小雨、中雨、大雨还分别受到陆地蒸发水汽、大西洋水汽及太平洋水汽的影响。潜在蒸发源区对小雨影响较大,主要位于研究区周边及北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中雨潜在蒸发源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周边地区及其西北部和东南部;大雨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周边及东南部地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土资源
    黑河中游正义峡径流变化趋势及归因分析
    胡广录,陶虎,焦娇,白元儒,陈海志,麻进
    2023 (9):  1414-1424.  doi: 10.13866/j.azr.2023.09.05    cstr: 32277.14.j.azr.2023.09.05
    摘要 ( 237 )   HTML ( 24 )   PDF(5393KB) ( 647 )  

    以黑河中游正义峡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正义峡水文站1970―2020年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并利用基于Budyko假设的水热耦合平衡方程,对正义峡径流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 研究期内正义峡径流量波动变化,丰枯交替,但整体呈现增加趋势,2004年径流发生突变,突变后的年平均径流量增加了3.08×108 m3,增加率为32.7%。(2) 突变后的2005―2020年,正义峡径流量对降水、潜在蒸发和下垫面参数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40、-0.40、-1.57,且各因子对径流的贡献率分别为42.73%、-12.52%、69.79%,表明径流量对下垫面变化最为敏感,气候因子中降水对径流的影响大于潜在蒸发。(3) 在一定的区域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流域调水等人类活动引起的中游下垫面变化是正义峡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管理部门制定水资源合理分配及调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砷氟分布及共富集成因
    康文辉,周殷竹,孙英,周金龙,曹月婷,鲁涵,涂治
    2023 (9):  1425-1437.  doi: 10.13866/j.azr.2023.09.06    cstr: 32277.14.j.azr.2023.09.06
    摘要 ( 208 )   HTML ( 25 )   PDF(18519KB) ( 106 )  

    砷(As)、氟(F)污染水体及其共存问题是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暴露其中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威胁。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高As、高F地下水的水化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条件、赋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地下水As和F的来源、迁移与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为弱碱性、还原环境的淡水,地下水As、F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13~41.35 μg·L-1、0.06~8.02 mg·L-1,高As、高F地下水水样占总水样的62.9%、45.7%,砷氟共富集占总水样的37.1%。砷氟共富集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北部靠近沙漠边缘,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型和HCO3·SO4·Cl型。研究区南部山区高As、高F岩层是地下水As、F的原生来源,区域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地下水砷氟富集的重要因素。玛纳斯河流域高As地下水具有高pH值、低γSO42-/γCl-比、低Eh等特征,说明弱碱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地下水中As富集;高F地下水具有高pH值、高HCO3-、高Na+和低Ca2+等特征,说明高Na+和低Ca2+的碱性环境有利于地下水中F富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CESat-2卫星测高数据的呼伦湖水位变化监测
    刘军彦,王世杰
    2023 (9):  1438-1445.  doi: 10.13866/j.azr.2023.09.07    cstr: 32277.14.j.azr.2023.09.07
    摘要 ( 323 )   HTML ( 21 )   PDF(4715KB) ( 411 )  

    草原湖泊水位变化预示着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是草原生态变化的重要指标。利用2018年11月—2022年1月ICESat-2卫星的ATL13全球内陆水体数据,构建呼伦湖高精度水位变化序列。使用DAHITI、Hydroweb和G-REALM水位数据进行结果验证。依据湖泊面积与水位变化关系,构建水位面积关系模型,分析湖泊水位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外界因素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11月—2022年1月,呼伦湖水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均水位上涨率为0.49 m·a-1;湖泊每年3—6月水位下降,7—10月水位上涨,11月—次年2月水位稳定。通过与DAHITI、Hydroweb和G-REALM水位数据对比验证可知,ICESat-2卫星监测水位数据稳定,水位序列精度高,均方根误差为9.7 cm,结果可靠。ICESat-2卫星水位监测成果结合湖泊水位面积模型,可实现多时段、高精度湖泊水位监测,并计算水位季节性变化时间序列,结果显示,呼伦湖水位季节性特征明显,且年际变化趋势基本稳定,春季至夏季水位下降,夏季至冬季水位上升。湖泊水位变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气温升高引起的蒸发量增大是湖泊水位下降的主导因素,气温、蒸发量与水位变化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人工注水对湖泊水量的补给使湖泊水位上升,且在2021年注水期内水位上涨趋势明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庞晔,袁建钰,闫丽娟,杜梦寅,李广
    2023 (9):  1446-1456.  doi: 10.13866/j.azr.2023.09.08    cstr: 32277.14.j.azr.2023.09.08
    摘要 ( 166 )   HTML ( 12 )   PDF(5204KB) ( 165 )  

    农田土壤氮矿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过程,对维持土壤供氮能力及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是我国西北部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如何实现当地旱作农田氮素高效利用一直是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关于该地区不同耕作措施对旱作麦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规律我们却知之甚少。为此本文以黄土高原旱作麦田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春小麦生育期(3—8月)采用树脂芯原位培养法监测不同耕作措施[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特征,通过分析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含量和水热条件的影响规律,以此来探究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 T、NT、TS和NTS处理下土壤氮素在春小麦生育前期(播前-开花期)呈净氮固持状态、中后期(开花期-成熟期)呈净氮矿化状态。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差异显著(P<0.05),呈现为NTS>TS>NT>T。(2) 相较T处理,3种保护性耕作在春小麦生育期内增加了土壤全氮、NH4+-N含量和土壤水分,减少了 NO3--N含量和土壤温度的累积。(3) 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氮素含量、土壤水热是影响土壤净氮矿化速率的关键要素,但不同培养阶段调控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因子有所不同。综上所述,NTS处理有利于土壤氮矿化,提高了农田土壤氮素供应和蓄水保墒能力,对维持和恢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系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生态
    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及其与土壤碳的关系
    周静,孙永峰,丁杰萍,白浩江,马祥,王旭洋,罗永清
    2023 (9):  1457-1464.  doi: 10.13866/j.azr.2023.09.09    cstr: 32277.14.j.azr.2023.09.09
    摘要 ( 172 )   HTML ( 26 )   PDF(3705KB) ( 169 )  

    植物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向土壤中的物质输入是退化沙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尤其是土壤碳含量增加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封育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草本植被生物量分配特征、根系性状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厘清生物量分配特征和根系性状与土壤碳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沙化草地逐步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地表凋落物以及地下残体均呈显著的增加趋势(P<0.01),相对于沙化严重的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封育草地的植物总干物质(生物量+凋落物)分别增加了11.0%、116.3%和151.2%。与生物量变化趋势相同,土壤碳含量随沙化草地的逐步恢复显著增加(P<0.05),其中0~10 cm层的增加速率高于10~20 cm层。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显示,0~10 cm层土壤碳含量受地表凋落物、地下残体和根表面积3个因素的影响,10~20 cm层土壤碳含量仅受地下残体和根表面积两个因素的影响,同时,两层土壤碳含量均与地上生物量无显著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沙质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含量主要受凋落物输入以及根系性状的影响,而与地上生物量无直接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碱胁迫对菊芋渗透调节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钱玥,李思源,饶良懿
    2023 (9):  1465-1471.  doi: 10.13866/j.azr.2023.09.10    cstr: 32277.14.j.azr.2023.09.10
    摘要 ( 169 )   HTML ( 9 )   PDF(2000KB) ( 123 )  

    为揭示植物在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响应,选择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为研究对象,设置营养土组(CK)、轻度盐碱土组(LS)和中度盐碱土组(MS)3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盐碱胁迫强度下菊芋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 不同盐碱胁迫强度下菊芋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等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出现增加。(2) 各组间MDA含量无显著差异,随着盐碱胁迫强度的增加,菊芋叶片SOD、POD、CAT等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指标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与同期CK组相比,盐碱胁迫150 d,LS和MS组S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22.13%和26.49%,LS和MS组CAT活性较CK组分别显著增加81.66%和92.38%(P<0.05),MS组POD活性在测定期间均显著高于同期CK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菊芋通过增加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激活抗氧化酶系统(SOD、CAT、POD)来提高其抗性,具有较强耐盐碱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度学习方法下GEDI数据的天然云杉林地上生物量反演
    孙丹阳,魏建新,杨辽,王杰,唐宇琪,巴比尔江·迪力夏提
    2023 (9):  1472-1483.  doi: 10.13866/j.azr.2023.09.11    cstr: 32277.14.j.azr.2023.09.11
    摘要 ( 290 )   HTML ( 28 )   PDF(25975KB) ( 97 )  

    森林作为陆地最大碳库,对人类的生活与发展至关重要,精准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并对其进行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以天山山脉的天然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实测数据、直升机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以及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激光雷达(Global Ecosystem Dynamics Investigation,GEDI)数据,构建多源融合数据框架,通过使用AutoKeras框架下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GEDI数据的多个相对高度百分位数(Relative Height Percentile,RH)与其光斑内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模型预测,验证GEDI数据在较大范围的地上生物量反演方面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 GEDI数据用于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具有较高可行性,通过自动化深度学习算法,训练集、验证集、整体数据的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0.69、0.63和0.67,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为3.73 mg·hm-2、4.22 mg·hm-2和3.89 mg·hm-2,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2) 直升机激光雷达作为GEDI数据估算地上生物量的中间技术,整个研究区内的单木识别准确率高于0.75。最终本次研究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定量化描述研究区单木基础结构参数的同时,验证GEDI数据在获取森林地上生物量方面的潜力,也为相近区域大面积的森林碳源汇、生物量、蓄积量估算、森林管理与经营、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项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基础数据支撑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与环境
    新疆草地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
    陈春波,李均力,赵炎,夏江,田伟涛,李超锋
    2023 (9):  1484-1497.  doi: 10.13866/j.azr.2023.09.12    cstr: 32277.14.j.azr.2023.09.12
    摘要 ( 203 )   HTML ( 32 )   PDF(17088KB) ( 123 )  

    基于MODIS NPP、EVI遥感影像,采用MVC法、一元线性回归法与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天山北坡昌吉州草地植被时空动态及其对同期气温、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草地植被NPP、EVI均为跃动式显著递增,2016年后呈逐年递减;NPP、EVI多年均值为0.095 kg C·m-2、0.186;相较于2000年(NPP=0.077 kg C·m-2、EVI=0.166),2020年NPP(0.099 kg C·m-2)、EVI(0.194)分别增长了28.57%、16.87%。草地NPP空间异质性显著增加并呈扩大趋势,EVI空间差异逐年递增,变化范围分别为0.038 kg C·m-2(NPP)、0.059(EVI)。在空间上,NPP、EVI多年平均分布具有差异;总体上,NPP、EVI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绿洲边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分布有高位EVI,面积占比65.01%的NPP与21.93%的EVI显著递增。9种草地类型植被NPP、EVI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的面积占比远大于同期气温,不同类型草地对降水的响应具有差异。降水是草地植被的重要影响因子,但高海拔区域的适度增温有益于草地植被生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旱区水电站建设运营生态环境影响遥感监测
    马瑶瑶, 史培军, 徐伟, 张钢锋
    2023 (9):  1498-1508.  doi: 10.13866/j.azr.2023.09.13    cstr: 32277.14.j.azr.2023.09.13
    摘要 ( 187 )   HTML ( 37 )   PDF(16518KB) ( 98 )  

    水力发电是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然而水电站建设和运营周期长,其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过程还不明确。尤其是干旱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差,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往往难以修复。本文以我国干旱区典型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为例,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数据及陆地遥感产品,应用缓冲区分析、趋势性分析等方法,监测2000—2021年水电站周边生态环境并分析其对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0—2021年龙羊峡水电站周边土地利用的格局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草地面积相对占比轻微上升,其他类型土地利用占比轻微下降。(2) 2000—2021年,龙羊峡水电站周边湿地面积显著增加。(3) 龙羊峡水电站周边区域近20 a植被生长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高值区域面积占比增大。(4) 水电站周边区域植被固碳能力提升,随着湿地面积增速放缓,植被生产力逐渐恢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网络构建
    孙茂森,王让会,宁虎森
    2023 (9):  1509-1516.  doi: 10.13866/j.azr.2023.09.14    cstr: 32277.14.j.azr.2023.09.14
    摘要 ( 159 )   HTML ( 10 )   PDF(6490KB) ( 191 )  

    阿克苏河流域位于西北干旱区,具有十分典型的绿洲-荒漠格局。构建流域生态网络,对于筑建“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以阿克苏河流域5县市为对象,基于生态源地和阻力面提取流域生态廊道,对比分析1980—2020年流域生态网络变化,根据生态“夹点”和障碍点优化2020年流域生态网络。研究发现:(1) 研究期间流域生态源地面积上升6%,空间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破碎化问题。(2) 流域阻力值总体上小幅度上升,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以城镇为中心的高阻力值区。(3) 研究期间增加6条新的生态廊道,生态网络相较之前更加密集。(4) 2020年流域生态网络包含12处夹点和7处障碍点,针对土地覆被类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可为干旱区生态网络修复、关键区域识别和区域绿色发展提供启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生态资产的湟水流域生态保护效益评估
    孙冰清,杜加强,毛佳琳,张静,盛芝露,张杨成思
    2023 (9):  1517-1526.  doi: 10.13866/j.azr.2023.09.15    cstr: 32277.14.j.azr.2023.09.15
    摘要 ( 118 )   HTML ( 16 )   PDF(12423KB) ( 38 )  

    生态资产是能够为人类带来效益和提供服务的生态系统,评估生态资产变化可以从客观上了解生态保护效果。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人类活动强度大,是21世纪以来生态保护政策与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本文通过核算湟水流域生态资产的存量与流量,全面分析流域生态资产特征及其变化,以探究生态保护效益。结果表明:(1) 2020年湟水流域生态资产综合指数为30.98,高于青海省平均水平,生态资产流量价值为1.07×1011元;2000—2020年生态资产质量整体提升,流量价值增益343.11%。(2) 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资产增益影响力大。(3) 流域内生态资产稳步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生态资产空间分异显著,局地生态保护压力依然很大。该研究对掌握湟水流域生态状况、指导生态资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夏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优先区识别
    申草,任宗萍,李鹏,王凯博,鲁克新,任正龑,魏小燕
    2023 (9):  1527-1536.  doi: 10.13866/j.azr.2023.09.16    cstr: 32277.14.j.azr.2023.09.16
    摘要 ( 145 )   HTML ( 9 )   PDF(10617KB) ( 67 )  

    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下的生态补偿优先区识别的研究,对建立适宜当地生态发展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体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以宁夏为研究区,运用InVEST模型评估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储存三项主要水土保持服务功能,并进行价值化表达;综合考虑各区县生态补偿优先级和生态脆弱性指数,对全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优先区进行空间识别。研究表明:2000年、2010年、2020年宁夏水土保持价值分别为2478.9×108元、2661.7×108元、2958.5×108元,总体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最高值位于泾源县,最低值位于金凤区;全区20 a来水土保持优先补偿区动态变化差异较小,补偿优先区主要位于生态价值高、经济落后的南部地区,而生态补偿次级优先区则位于中部和北部生态价值较低、经济水平较高区域。对生态补偿优先区进行补偿能够有效提高生态补偿的效率,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