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潇雨, 郭浩, 孟翔晨, 包安明, 田芸菲, 朱丽. 基于三维识别的中国干旱事件演变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6): 849-962. |
[2] |
姚玉璧, 郑绍忠, 董宏昌, 石界, 张民, 夏权. 中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时空分异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6): 863-873. |
[3] |
姚春艳, 刘洪鹄, 刘竞. 长江源区1980—2020年水沙变化规律[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5): 726-736. |
[4] |
赵剑, 邓成军, 李文利, 赵金, 公延明, 李凯辉. 近35 a新疆天山巴音布鲁克草原退化程度评价[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4): 636-646. |
[5] |
乌日娜, 刘步云, 包玉海. 干旱对中国北方草原总初级生产力影响的时滞和累积效应[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10): 1644-1660. |
[6] |
高晓瑜,汤鹏程,张莎,屈忠义,杨威. 内蒙古各气候区主要作物生长季干旱特征及其与响应因子回归模型[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5): 1410-1427. |
[7] |
丁严,许德合,曹连海,管相荣. 基于CEEMD的LSTM和ARIMA模型干旱预测适用性研究——以新疆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3): 734-744. |
[8] |
何超禄,吕海深,朱永华,李文韬,谢冰绮,徐凯莉,刘名文. TIGGE降水预报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用性评估[J]. 干旱区研究, 2022, 39(2): 368-378. |
[9] |
宋玉鑫,左其亭,马军霞. 基于SWAT模型的开都河流域水文干旱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3): 610-617. |
[10] |
代海燕, 陈高娃, 吴建华, 杨丽萍, 都瓦拉. 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冻融指数变化与冷暖急转现象[J]. 干旱区研究, 2020, 37(2): 275-281. |
[11] |
张乐园, 王弋, 陈亚宁. 基于SPEI指数的中亚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0, 37(2): 282-290. |
[12] |
张晓龙, 沈冰, 黄领梅.
基于ITPCAS再分析资料中国近地面风速时空变化特征
[J]. 干旱区研究, 2020, 37(1): 1-9. |
[13] |
何航, 张勃, 候启, 李帅, 马彬, 马尚谦. 1982—2015年中国北方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温极值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0, 37(1): 244-253. |
[14] |
赵洪飞, 杨怡, 董嘉琪, 李玉珍, 李龙辉. 基于CMIP5的中国区域气溶胶变化及其对降水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19, 36(4): 953-962. |
[15] |
牟乐,芦奕晓,杨惠敏,冯琦胜. 1981-2015年中国西北牧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18, 35(3): 615-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