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烨, 江伟, 陈晓俊, 吴英杰, 王思楠. 基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1961—2020年鄂尔多斯气象干旱趋势[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099-1111. |
[2] |
刘鑫, 王利群, 李昊然, 李永红, 乔文光, 李丽娟, 王晨旭. 基于“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生物多样性”的内蒙古生态网络识别及优化[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207-1216. |
[3] |
李冰洁, 范志韬, 曲芷程, 姚顺予, 宿夏姝, 刘东伟, 王立新. 基于InVEST-PLUS模型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价及预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217-1227. |
[4] |
叶虎, 裴浩, 姜艳丰, 那庆, 张立伟. 内蒙古半干旱区气溶胶散射特性及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5): 730-741. |
[5] |
赵立超, 张成福, 贺帅, 苗林, 冯霜, 潘思涵. 复杂山区地表温度模拟及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5): 765-775. |
[6] |
裴志林, 曹晓娟, 王冬, 李迪, 王鑫, 白艾原. 内蒙古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4): 629-638. |
[7] |
刘如龙, 赵媛媛, 陈国清, 迟文峰, 刘正佳. 内蒙古黄河流域1990—2020年生境质量评估[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4): 674-683. |
[8] |
王鑫, 海山. 基于能值分析的典型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规模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4): 706-715. |
[9] |
陶际峰, 包玉龙, 郭恩亮, 金额尔德木吐, 呼斯乐, 包玉海. 近40 a内蒙古冬旱时空演变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3): 387-398. |
[10] |
张元梅, 孙桂丽, 鲁艳, 李利, 张志浩, 张栋栋. 昆仑山北坡两种优势荒漠灌木的生物量预测模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2): 284-292. |
[11] |
陆莹, 张敏, 王彦阁. 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优先区识别[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1): 1946-1955. |
[12] |
衣娜娜, 苏立娟, 郑旭程, 辛悦, 蔡敏, 李慧, 靳雨晨. 冰雹天气的环境参量及预报模型[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 13-23. |
[13] |
张红丽, 韩富强, 张良, 王莉霞, 孙源, 李富民.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空间与季节差异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4): 517-531. |
[14] |
胡亚男, 裴浩, 姜艳丰, 苗百岭, 贾成朕. 1991—2021年内蒙古降水酸碱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4): 552-562. |
[15] |
党慧, 荣丽华, 李伊彤, 赵名君. 农牧交错区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10): 1698-1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