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壮壮, 乔庆庆, 董孙艺, 汪冬.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内陆干旱区古气候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8): 1309-1322. |
[2] |
王怡雯, 马瑶瑶, 史培军, 张钢锋. 干旱区光伏电站运营对局地生态环境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8): 1423-1433. |
[3] |
龙威夷, 施建飞, 李双媛, 孙金金, 王玉刚. 流域绿洲土壤盐分多模型反演效果评估[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120-1130. |
[4] |
郑柳娜, 江红南, 孙梦婷. 基于遥感影像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土壤水盐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7): 1131-1139. |
[5] |
张皓哲, 薛亚永, 马圆圆, 薛国玄. 新疆绿洲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6): 998-1009. |
[6] |
叶虎, 裴浩, 姜艳丰, 那庆, 张立伟. 内蒙古半干旱区气溶胶散射特性及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5): 730-741. |
[7] |
雷菲亚, 李小双, 陶冶, 尹本丰, 荣晓莹, 张静, 陆永兴, 郭星, 周晓兵, 张元明. 西北干旱区藓类结皮覆盖下土壤多功能性特征及影响因子[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5): 812-820. |
[8] |
袁萍, 韩欢, 赵红梅, 李从娟. 裸露与沙埋对极端干旱区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2): 293-300. |
[9] |
李嘉楠, 周成乾, 胡广录, 杨鹏华, 李昊辰. 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固沙植物根区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2): 2015-2026. |
[10] |
张寿川, 赵春涛, 安亚涛, 刘凯, 余冬梅, 陈亮, 李庆宽, 王建萍. 那棱格勒河流域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干旱区研究, 2024, 41(11): 1853-1863. |
[11] |
汪翔, 吕海深, 朱永华, 郭晨煜. 两种河道洪水演进方法在新疆山区的应用比较[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8): 1240-1247. |
[12] |
赵卓怡, 郝兴明. 基于Priestley-Taylor方法的中亚干旱区实际蒸散特征及归因[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7): 1085-1093. |
[13] |
邹易, 蒙吉军. 干旱区绿洲-城镇-荒漠景观演变及生态环境效应[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6): 988-1001. |
[14] |
石建周, 刘贤德, 田青, 于澎涛, 王彦辉. 六盘山半干旱区华北落叶松林坡面土壤含水量的降雨响应[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4): 594-604. |
[15] |
魏亚娟, 党晓宏, 汪季, 韩彦隆, 解云虎, 蔺博. 吉兰泰荒漠绿洲过渡带白刺灌丛沙堆形态示量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23, 40(3): 403-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