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11-11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
    封面
    2014 (6):  1-1.    
    摘要 ( 711 )   PDF(344KB) ( 72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录
    目录
    2014 (6):  2-2.    
    摘要 ( 596 )   PDF(230KB) ( 73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土资源
    非饱和黄土地表蒸发的试验研究
    王铁行, 陈晶晶, 李彦龙
    2014 (6):  985-990.    
    摘要 ( 1055 )   PDF(1429KB) ( 1055 )  
    模拟非饱和黄土地表蒸发,对不同初始含水量和干密度土体进行了室内外蒸发试验,探讨了不同初始含水量和干密度下均质土样蒸发过程中水分场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室内外试验结果,并解释了室内外试验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室内外试验得到的蒸发强度和潜在蒸发强度差别较大,但蒸发系数差别较小,蒸发系数主要受含水量的影响,干密度对其影响不大;不同初始含水量下均质土体的蒸发系数随时间呈指数型减小。进而揭示出,任一时段蒸发系数主要与地表含水量、浅层土含水量梯度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农业生态区域模型的黑河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
    王小敏, 赵军, 王建华, 师银芳
    2014 (6):  991-997.    
    摘要 ( 839 )   PDF(1350KB) ( 1155 )  
    采用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农业生态学(AEZ)模型,估算黑河流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探讨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人口压力指数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最后与黑河流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给出提高黑河流域人口承载力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黑河流域人口压力指数为1.13,基本处于适宜状态,但可承载人口密度较低,按人均热量消耗和人均蛋白质消耗计算,分别为15.14人•km-2和13.77人•km-2,大于联合国制定的干旱区人口密度7人•km-2的界限,但小于半干旱区20人•km-2的临界值,而且分布极不均匀,水分是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自然限制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茬与间伐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
    姜有为, 蒋进, 宋春武, 张恒
    2014 (6):  998-1004.    
    摘要 ( 918 )   PDF(1128KB) ( 900 )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免灌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样地进行不同强度的平茬与间伐处理,观测地表100 cm内土壤的含水量。结果表明:抚育后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规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梭梭林经过间伐后各土层含水量的下降减小了,且间伐强度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甚至在梭梭的生长季内50~70 cm层和70~100 cm层间伐样地土壤含水量升高了。此外,间伐处理使不同月份土壤含水量的变异趋于平稳;沙拐枣林经过平茬后各土层含水量的下降增大了,且平茬处理使不同月份间土壤含水量的变异增大了。因此,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无灌溉人工梭梭林进行间伐抚育,有助于对沙漠土壤100 cm土层内水分的保蓄,而对沙拐枣林进行平茬促进了沙拐枣对沙漠土壤100 cm土层内水分的吸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LSR-BP复合模型的绿洲土壤pH高光谱反演
    王凯龙, 熊黑钢, 张芳
    2014 (6):  1005-1009.    
    摘要 ( 828 )   PDF(1055KB) ( 1070 )  
    以土壤pH、野外实测光谱以及多元散射校正(MSC)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主成分回归PCA、偏最小二成回归PLSR、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建立了土壤pH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实测光谱和经过MSC方法预处理的光谱数据均与pH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并呈极显著水平,后者的相关性更高。PCA和PLSR两种土壤pH估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BP神经网络模型则因输入变量多,预测精度较低。但利用PCA和PLSR模型所获得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所建立的复合模型,可明显提高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法的公乌素土壤质量评价
    赵振亚, 姬宝霖, 宋小园, 左舒扬, 许可
    2014 (6):  1010-1016.    
    摘要 ( 990 )   PDF(1686KB) ( 1015 )  
    以公乌素引洪灌区为研究区域,对公乌素引洪淤地工程改良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引洪灌区不同淤积部位耕地地力等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Excle计算,简化了传统的计算模式),使得权重区分度更加明显;应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不同淤地部位的土壤剖面样品分析,得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等理化性质指标,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未经过高含沙洪水淤地(风沙地)土壤肥力指数较低,为0.258 6,经过一次淤地的土壤(新淤地)上游段为0.540 3,中游段为0.383 4,下游段为0.387 8;根据耕地地力等级的划分,确定风沙地属Ⅳ级,新淤地的中游和下游属Ⅳ级,新淤地上游属Ⅲ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2 浓度升高与氮肥施用对棉田土壤氮素的影响
    吕宁, 尹飞虎, 高志建, 刘瑜, 谢宗铭
    2014 (6):  1017-1023.    
    摘要 ( 1003 )   PDF(1898KB) ( 990 )  
    设置半封闭开顶式人工气候室,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与不同施氮肥处理相互作用对新疆滴灌棉田土壤氮含量变化的影响。在不同CO2浓度(360、540 μmol•mol-1和720 μmol•mol-1)条件下,不同施N处理(0、150、300 kg•hm-2 和450 kg•hm-2)对棉花花铃期0~20 cm和20~40 cm土壤NH+4N、NO-3N和全N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CO2 浓度处理,当CO2浓度为540 μmol•mol-1时,各施氮水平下土壤NO-3N含量降低,且高氮处理下降低更为显著,全N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NH+4N含量在N0、N150水平有小幅度增加,在N300、N450水平降低。当CO2 浓度为720 μmol•mol-1时,土壤NO-3N、全N含量仍是降低的,但降低幅度低于CO2 540处理;而土壤NH+4N含量表现为显著增加。每个CO2浓度处理下,随着施氮肥水平增加,土壤NH+4N、全N含量呈增加趋势,但高N处理增加比例低于低N处理;土壤NO-3N含量变化不大。总体比较,CO2 540N300处理,土壤NO-3N含量显著低于其他C、N组合。0~20 cm、20~40 cm两个土层之间,土壤中不同N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0~20 cm土层土壤N养分含量变化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大气 CO2浓度升高为540 μmol•mol-1时,在施N 300 kg•hm-2处理下,更有利于棉花对土壤N尤其是NO-3N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农田化肥施用现状调查与评价
    赖波, 汤明尧, 柴仲平, 陈波浪, 李青军
    2014 (6):  1024-1030.    
    摘要 ( 1468 )   PDF(1494KB) ( 1052 )  
    以新疆2005—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基础,采用农户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87个县(市)的363 645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耕地的化肥施用量为377.55 kg•hm-2,N、P2O5、K2O比例为1[JP18]∶[JP]0.62[JP18]∶[JP]0.08。小麦的化肥施用量345.45 kg•hm-2,N、P2O5、K2O化肥施用比例为1[JP18]∶[JP]0.62[JP18]∶[JP]0.05,化肥效率为15.7 kg•kg-1;玉米的化肥施用量372.45 kg•hm-2,N、P2O5、K2O比例为1[JP18]∶[JP]0.62[JP18]∶[JP]0.07,化肥效率为28.18 kg•kg-1;棉花化肥施用量451.5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JP18]∶[JP]0.58[JP18]∶[JP]0.07,化肥效率为10.88 kg•kg-1;葡萄化肥施用量659.25 kg•hm-2,N、P2O5、K2O比例为1[JP18]∶[JP]0.89[JP18]∶[JP]0.33,化肥效率为59.62 kg•kg-1。新疆肥料投入区域差异较大,南疆单位面积用肥量明显高于北疆,南疆化肥施用量474.45 kg•hm-2,北疆化肥施用量317.85 kg•hm-2。施肥量还存在经济作物高于普通作物的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候变化
    三江源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赵之重, 赵凯, 徐剑波, 肖志峰, 崔江锋, 洪钟
    2014 (6):  1031-1038.    
    摘要 ( 1474 )   PDF(5092KB) ( 1702 )  
    基于2001—2010年的MODIS地表反照率产品(MCD43A3),分析三江源地区地表反照率的空间格局和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地区14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探讨地表反照率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地表反照率在空间上呈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与该地区高程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10 a 间平均地表反照率为0.209,集中分布在0.15~0.25。从年际变化来看,研究区地表反照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变化不显著;地表反照率的季节变化较为明显,从冬季到夏季逐渐减小,从夏季到冬季逐渐增加,低值时段为6—9月,变化近似于“U”字形。温度和降水能够通过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表层含水量进而影响地表反照率;在季节尺度上,地表反照率受春季和秋季气候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冬夏两季地表反照率与气候因子在空间上具有正相关和负相关共存的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50 a宁夏初、终霜日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
    张磊, 王静, 张晓煜.卫建国, 段晓凤, 李红英, 肖艳红
    2014 (6):  1036-1045.    
    摘要 ( 1178 )   PDF(2630KB) ( 890 )  
    利用1961—2010年宁夏20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霜冻气候指标统计了初霜日和终霜日,采用基础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全区及不同区域的初、终霜日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 a 宁夏平均初霜日在10月上旬、终霜日在5月上旬,其中引黄灌区的初霜日最晚、中部干旱带次之、南部山区最早,而终霜日的排序正好相反;全区平均初霜日呈推后趋势、终霜日呈提前趋势,3个区域初、终霜日的年际变化趋势均与全区一致,只是倾向率略有不同;年代际变化上,在20世纪60、70年代,全区平均初霜日偏早、终霜日偏迟,80年代以后,表现为初霜日偏迟或接近平均、终霜日偏早或接近平均,3个区域的初、终霜日年代际变化与全区相似;全区及3个区域的初霜日均在1974年发生突变;而终霜日的突变年有所不同,宁夏全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均为1983年,引黄灌区为1982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西走廊东部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
    丁文魁 , 殷玉春 , 杨晓玲 , 赵东旭
    2014 (6):  1046-1052.    
    摘要 ( 1265 )   PDF(2871KB) ( 829 )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近50 a地表0 cm的平均温度、平均最高和最低温度、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等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及极值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地表温度低海拔平原区大于高海拔山区。各地年及年代平均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平均地温的时间序列存在着6~9 a的准周期变化;各地各季节地温也呈上升趋势,春、夏季气候倾向率大于秋、冬季;月地温变化比较一致,7月为一个明显的高峰,1月为一个明显的低谷。年、各季节平均最高、最低地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步调和幅度不完全一致,年平均最低地温的上升幅度比平均最高地温的上升幅度大。年极端最高和最低地温也呈上升趋势,极端最低地温的上升幅度大于极端最高地温的上升幅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8—2010年北京地区不同等级降水空间特征
    刘伟东, 尤焕苓
    2014 (6):  1053-1060.    
    摘要 ( 1305 )   PDF(2564KB) ( 1641 )  
    利用20个气象站1978—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北京地区近33 a降水变化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总降水量的分布与总降水强度关系比与降水日数的关系更为密切。然而,对于不同等级的降水,其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关系较降水强度的关系更为密切。降水量在不同季节的分布不一致,而降水日数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在北京的西北部,不论任何季节,降水日数都较其他地区高;西南部和北部地区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水日数均较高,而冬季则有明显不同。春季和夏季降水强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秋季降水强度从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减小,冬季城区及其城区以北地区降水强度较大。从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来看,大多数站点呈下降趋势,降水量与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分布较为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60 a来汉江上游极端降水变化研究
    靳俊芳 , 殷淑燕 , 庞奖励
    2014 (6):  1061-1067.    
    摘要 ( 1048 )   PDF(2597KB) ( 745 )  
    基于安康地区近60 a的逐日降水和历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百分位阈值、滑动平均、相关性分析以及趋势分析方法,并结合世界气象组织(WMO)提供的降水指数,对安康地区1953—2011年极端降水的时序特征、突变特点以及降水与洪涝灾害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来,安康地区年最大日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以及极端降水强度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年最大日降水量在1974年发生了增多突变,1983年达到显著增多水平;极端降水日数在2002年发生了增多突变,2011年达到显著增多水平;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强度在1997年之后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没有发生突变现象。1997年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安康地区极端降水日数、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明显上升,在总降水量减少的情况下,降水时间分布更加不均匀,降水集中度增加,极端降水事件增多。因此,必需高度重视汉江上游安康地区潜在的洪涝灾害,增强应对和抵御灾害的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52 a山西气温变化特征
    张丽花, 延军平, 陈利民
    2014 (6):  1068-1072.    
    摘要 ( 1001 )   PDF(1003KB) ( 1039 )  
    依据山西省1961—2012年17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数据,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EOF、线性趋势分析法,对52 a来山西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 研究时段内山西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在1994年发生暖性气温突变;② 山西省气温变化分布场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主要表现为全区升温趋势整体一致。受地形影响,气温变化各自形成中心,呈地形影响型以及因受季风、纬度等不同因素影响的南北分布型;③ 山西省极端最低气温与极端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速率高于极端最高气温,说明山西省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在全区的气温上升趋势中起主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计算方案下新疆近50 a增温速率的比较
    陈鹏翔 , 毛炜峄 , 白素琴, 段均泽 , 曹萌
    2014 (6):  1073-1077.    
    摘要 ( 1365 )   PDF(1579KB) ( 861 )  
    利用新疆近50 a(1961—2010年)的89个测站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统计气象站点观测值方法和GIS空间化方法计算区域增温速率,并按海拔高度划分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1951—2009 年,中国陆地表面年平均气温变暖速率为0.23 ℃•(10a)-1,中国西北地区增温速率为0.22 ℃•(10a)-1,新疆区域使用空间化后栅格点统计的增温速率为0.27 ℃•(10a)-1,而气象站直接统计的值为0.32 ℃•(10a)-1,相比之下空间化后增温速率更接近全国值。② 从近50 a新疆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来看,使用空间化后,栅格点统计的年平均气温数据普遍低于气象站统计的气温数据。主要原因是气象站点的空间分布不合理,海拔1 500 m以上的区域占全疆面积的40.7%,而气象站点只占15.7%。③ 采用GIS手段,首先对数据进行空间化,再统计区域增温速率,要比直接统计气象站观测数据计算的增温速率更合理,这是因为空间化后的气温数据更多考虑了无人区域,而新疆地广人稀的特点,使得非气象站点数据对增温速率的贡献加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董志塬核心区降雨侵蚀力时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张新, 李启权, 郭佳, 刘娇, 岳天祥, 冯强, 刘相君, 郑艳芬
    2014 (6):  1078-1085.    
    摘要 ( 1057 )   PDF(2219KB) ( 635 )  
    利用董志塬中部西峰气象站1951—2011年逐日降雨量资料,采用日雨量侵蚀力模型、趋势系数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董志塬核心区61 a来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 董志塬核心区降雨侵蚀力在706.9~3 200.6 MJ•mm•hm-2•h-1•a-1,平均为1 634.7 MJ•mm•hm-2•h-1•a-1;其中7—9月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72.6%,冬季自1954年以来无侵蚀性降雨发生。② 61 a来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系数为0.005,春、秋两季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夏季表现为上升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③ 突变检测表明,降雨侵蚀力波动幅度逐渐增加,表现为变率突变。其中,春季降雨侵蚀力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1972年前后增加了38.5%和47.8%;夏季4个变化阶段(1951—1969年、1970—1976年、1977—1984年和1985—2011年)降雨侵蚀力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增加了36.3%和11.0%;秋季波动幅度略有减小趋势;年降雨侵蚀力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在1952—1961年、1962—1974年、1975—1986年和1987—2011年4个阶段显著上升。尽管61 a来研究区降雨侵蚀力没有明显增加,但其变率突变将造成在波峰年对土壤更严重的侵蚀危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资源
    盐胁迫下珍珠猪毛菜根茎叶矿质离子的吸收与分配响应
    赵昕 , 石勇 , 张继伟 , 李新荣
    2014 (6):  1086-1092.    
    摘要 ( 1228 )   PDF(3078KB) ( 830 )  
    以珍珠猪毛菜[WTBX](Salsola passerina)[WTBZ]幼苗为材料,在不同盐浓度溶液中(0、100、200、300 mmol?L-1和400 mmol?L-1 NaCl)培养5 d和10 d,研究盐胁迫下珍珠猪毛菜幼苗根茎叶矿质离子的吸收与分配响应。结果表明:盐胁迫5 d和10 d后,随盐浓度增加,珍珠猪毛菜幼苗Na+含量降低,K+含量增加,叶片Na+含量低于根茎,叶片K+/Na+比值增大;盐胁迫10 d的茎叶中Cl-含量比胁迫5 d的趋于降低,Ca2+和Si4+含量趋于增加。通过分析K+和Na+在不同部位(根、茎、叶) 的运输选择性系数变化,发现珍珠猪毛菜的根与茎具有选择性运输K+,抑制Na+进入叶片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塔里木河胡杨根蘖苗水分来源初探
    彭刚, 赵成义, 李君, 韩明, 李菊艳
    2014 (6):  1093-1099.    
    摘要 ( 1092 )   PDF(1019KB) ( 835 )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势观测及断根试验,研究胡杨[WTBX](Populus euphratica)[WTBZ]根蘖苗的水分来源。结果表明:淹没前胡杨根蘖苗清晨水势显著低于母株,水分主要源于60 cm以下土壤水;退水后浅层土壤水的δ18O值贫化,根蘖苗木质部水的δ18O值相应贫化,清晨水势显著高于母株,水分主要源于浅层土壤水(0~60 cm)。样方调查表明:胡杨根蘖苗萌发于母株浅于30 cm根系上,根蘖苗发生部位不产生不定根,切断母株近端根(萌发点至母株端)和远端根(萌发点至根末端)后枯死,说明维持根蘖苗生长的水分主要源于母株。综合分析表明:胡杨根蘖苗的水分主要源于母株浅层根系远端根,对土壤水的利用取决于浅层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十字花科短命植物系统发育关系及分化时间
    李岩, 冯缨, 刘斌, 吕光辉, 王习勇
    2014 (6):  1100-1108.    
    摘要 ( 1083 )   PDF(4733KB) ( 858 )  
    利用核[WTBX]ITS、叶绿体trnLF(含trnL内含子和trnLtrnF间隔区)[WTBZ]DNA序列,研究分布在新疆的十字花科短命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本区十字花科短命植物与非短命植物之间的系统关系,并利用分子钟原理,估算短命植物的分化时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短命植物不是单系群,而是聚为多个分支,镶嵌在非短命植物类群中;短命植物分支(属/种)分别与分类学上相近的非短命植物分类单位(近缘属/同属物种)具有很近的系统发育关系,说明短命植物并非单一起源,其分化和发育并未超越属种的演化关系。十字花科短命植物的亲缘关系:涩荠属、丝叶芥属、鸟头荠属、念珠芥属、四齿芥属、绵果荠属、棒果芥属和紫罗兰属亲缘关系较近;离子芥属、脱喙荠属和异果芥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舟果荠属、菘蓝属、厚翅荠属3个属的物种嵌合在一起,并与线果芥属的关系较近;四棱荠属和螺喙荠属系统发育关系很近;庭荠属、独行菜属、高河菜属的短命植物均与同属的物种聚在一起,高河菜属与四棱荠属、螺喙荠属的关系较近。计算表明,涩荠属短命植物的分化时间大致在14~6 Ma,即中新世中期至晚期,要早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结论。短命植物在这个时间段的分化可能与期间青藏高原的不断隆起密切相关,青藏高原的隆起导致亚洲内陆气候的干旱化以及干旱、半干旱区逐渐形成,促进了短命植物在新疆的进化和发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塔里木裂腹鱼群体的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杨天燕, 孟玮, 高天翔, 郭焱, 马燕武, 张富春
    2014 (6):  1109-1114.    
    摘要 ( 901 )   PDF(956KB) ( 820 )  
    采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塔什库尔干、多浪渠首、木扎提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5个群体共计114尾塔里木裂腹鱼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7对引物在5个群体中共扩增出34个条带,扩增片段在105~370 bp。计算群体间遗传距离发现,玉龙喀什河群体(Y)与塔什库尔干群体(T)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与喀拉喀什河群体(K)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基于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明显分为2支。塔里木裂腹鱼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为87.84%,群体间遗传变异为12.16%。整个种群[WTBX]F统计数Φst为0.121 61(P<0.01),[WTBZ]群体间遗传分化显著,且塔什库尔干群体遗传多样度最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荒漠长耳跳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初探
    张哲, 孔艳, 尹彦强, 刘斌
    2014 (6):  1115-1120.    
    摘要 ( 970 )   PDF(1176KB) ( 954 )  
    长耳跳鼠[WTBX](Euchoreutes naso)[WTBZ]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定义的濒危物种,对长耳跳鼠进行研究和保护极为重要,特别是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对该物种有极大的保护价值。通过提取粪便样品总DNA,构建16S rRNA文库,基于核苷酸片段多态性的分析方法,利用内切酶Bsur I对262个克隆子进行酶切分型、测序后得到15种不同的可操作分类单元,对该可操作单元进行基本局部比对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比对后,得到梭菌目(Clostridiale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6个目的细菌种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双身虫一新纪录
    王新, 焦丽, 贾舒安, 王娜, 郝翠兰, 朱梦莹, 岳城
    2014 (6):  1121-1124.    
    摘要 ( 1277 )   PDF(630KB) ( 1020 )  
    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湖拟鲤[WTBX](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WTBZ] Pallas)鳃部寄生的西伯利亚拟双身虫[WTBX](Paradiplozoon homoion homoion [WTBZ]Bychowsky et Nagibina,1959),系为我国首次报道,为新纪录。西伯利亚拟双身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ythelminthes),单殖吸虫纲(Monogenea),双身虫科(Diplozoidae),拟双身虫属[WTBX](Paradiplozoon)。[WTBZ][JP2]通过对西伯利亚拟双身虫的形态特征分析,发现西伯利亚拟双身虫与原始虫种相比仅部分结构大小略有差异,其他形态基本一致。同时,对西伯利亚拟双身虫ITS2 r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将结果与Gene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额尔齐斯河采到的西伯利亚拟双身虫与GeneBank中同种ITS2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10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荒漠生态系统土壤表层微生物量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管海英, 赵鑫, 靳佳, 张思楠, 徐璐
    2014 (6):  1125-1131.    
    摘要 ( 931 )   PDF(1327KB) ( 1126 )  
    土壤微生物作为荒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分解者,对干旱区碳循环有着重要作用。以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柽柳保护样地为对象,利用统计学与地统计学中的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在自然状况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空间变异和响应特征,探讨柽柳荒漠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为14.1~1 178.6 μg•g-1,远小于其他生态系统;空间分布表现出植被覆盖越密集,土壤微生物量碳越大,且全局空间分布为正相关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JP8]n’[JP]s 〖WTBX〗I〖WTBZ〗为-0.2~0.5;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环境因子中的土壤水分[WTBX](W)、土壤温度(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WTBZ]且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6和0.64。这些结果说明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量碳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异质性,且空间分布在10 m格网尺度(像元尺度)与植被覆盖度、温湿度显著相关,这些将有助于加强对干旱区土壤碳库空间格局的理解,从而制定更精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空间自相关的像元尺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景观生态
    基于定量遥感的石家庄市域热环境变化分析
    宋宜昊, 贾宝全, 姜楠
    2014 (6):  1132-1140.    
    摘要 ( 879 )   PDF(3007KB) ( 705 )  
    基于影像的反演算法,以2004年8月30日和2010年8月15日石家庄市域的TM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在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和大气校正之后,利用其第6波段数据反演了全市域的热场状况,并利用相对亮温对全市域和不同生态分区的热场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0年,市域热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了两大两小的特点,一方面,市区范围内和平山县沿滹沱河河谷一带的热场强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市域的西南角赞皇县、灵寿县与行唐县的北部丘陵地区,热场强度呈减小趋势。相对亮温统计结果表明,全市域的热场强度主要以绿岛和弱热岛为主,二者在2004年和2010年占全市面积的92.33%和88.24%。总体看来,热场强度有所增加。对不同生态区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山区和中部丘陵生态经济林涵养区的变化最为显著,均呈强热岛和极强热岛增加的特点。从热场变化的原因分析,除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与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外,城建区面积的不断扩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迅猛增长,也是引起市域热场(尤其是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榆神府矿区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响应
    封建民, 董桂芳, 郭玲霞, 文琦
    2014 (6):  1141-1146.    
    摘要 ( 895 )   PDF(1205KB) ( 788 )  
    基于对榆神府矿区1990年、2000年和2006年3期TM影像的解译结果,选取斑块面积、面积百分比、斑块破碎度、斑块分形维数、分离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化指数等指标,得出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结果显示:榆神府矿区16 a间景观多样性增加,均匀度上升,优势度下降,破碎化有所改善,景观异质性程度提高,林地、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范围显著扩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16 a间增长了10.39×108元,同期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最多,达14.59×108元,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为明显,减少了3.96×108元;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4项功能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占主体地位,对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祖历河流域自然草地生产力遥感反演
    许宝泉, 梁长利, 蔡定建, 施为群, 孙国钧
    2014 (6):  1147-1152.    
    摘要 ( 986 )   PDF(1847KB) ( 885 )  
    利用Landset_5 TM遥感影像数据,经几何校正、大气校正、辐射校正等前期处理后,计算比值指数(RVI)和再归一化植被指数(RNDVI),结合野外调查获得的自然草地生物量数据,在GIS中反演祖历河流域自然草地生物量,建立回归反演模型,并对两种植被指数的反演精度进行比较;利用RNDVI建立的模型,在Arc GIS的Grid模块中重采样计算,获得流域自然草地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地理信息数据层。结果表明:RNDVI比RVI反演精度更高,相关系数[WTBX]R2=0.939(P=0.00)。[WTBZ]从RNDVI和反演的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看,祖厉河流域自然植被生物量空间植被分布极不均匀,流域南部植被生物量明显高于北部地区,高海拔地区明显大于低海拔地区。从畜牧业可利用性分析,流域不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53.16%,限制性可利用草地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28.67%,可利用草地面积仅占总草地面积的18.16%。因此,流域自然草地畜牧业养殖潜力有限,需结合家庭养殖发展畜牧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荒漠区几种典型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
    郭靖, 王让会, 张仁平, 宁虎森
    2014 (6):  1153-1157.    
    摘要 ( 1084 )   PDF(660KB) ( 840 )  
    以新疆墨玉县人工林为例,应用经济学理论和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适用于荒漠区人工林生态服务功能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由4个准则层和12个指标层构成,通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墨玉县荒漠区几种典型人工林进行了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服务功能综合评价:新疆杨>柽柳>沙枣>沙枣+柽柳>沙枣+新疆杨+桑树>沙枣+新疆杨,研究结果能为荒漠区人工林选择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阿尔泰山的湿地保护
    努尔兰·哈再孜, 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 Hans Joosten, 阿尔泰·泰把扎尔, 陈克林
    2014 (6):  1158-1162.    
    摘要 ( 1168 )   PDF(1249KB) ( 1188 )  
    阿尔泰山是新疆山地湿地、森林植被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和分布较广的区域。通过泥炭心取样法、遥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阿尔泰山典型湿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后认为:① 阿尔泰山高山沼泽湿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沉积。② 阿尔泰山湿地具有独特的高海拔、高纬度的西伯利亚式的湿地资源特性,它不同于中亚和我国其他地区的湿地。③ 本区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因此,湿地退化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景观生态的服务功能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加强保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
    能源消费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
    王长建, 杜宏茹, 汪菲
    2014 (6):  1163-1169.    
    摘要 ( 1107 )   PDF(1444KB) ( 970 )  
    以系统分析法研究新疆能源消费、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演变及特征,并采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其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①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能源消费分别与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② 能源消费与工业化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能源消费与城市化不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对能源消费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素。③ 新疆的工业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将增长0.565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仅提升0.209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将分别增长0.848个和0.571个百分点。当前新疆的工业化进程、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有利条件仍是丰富的能源资源本底优势,如何保障本地能源消费的持续、有效、稳定供给以及能源的高效利用,将是关系到新疆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性命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户农地流转的土地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玛纳斯县为例
    孙屹 , 杨俊孝 , 刘凯辉
    2014 (6):  1170-1175.    
    摘要 ( 910 )   PDF(808KB) ( 946 )  
    实现农业现代化,本质上是要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选取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两个指标来表征农户土地生产效率,从农地流转的视角出发,利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具代表性的玛纳斯县327户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农地流转、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对农户土地生产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入土地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户转出土地与土地产出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地细碎化对土地产出率显著负相关,建议农地流转过程中要引导农户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经营,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