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研究 ›› 2014, Vol. 31 ›› Issue (2): 285-293.
李西良1,2 ,侯向阳1 ,丁勇1 ,尹燕亭1,3 ,刘志英1,2 ,运向军1 ,王海1
摘要: 基于家庭尺度气候变化适应性业已形成的“感知-适应”的研究框架,利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天山北坡山地草原牧民对气候变化趋势性、极端气候的感知特征以及与气候实值多角度的比较,分析牧民的响应策略。研究表明:① 天山北坡1980—2009年气候变化显著,呈暖湿化特征,多数牧民认为降水减少,与事实相左,却对气温趋势判断准确,群体感知的一致程度为:降水>气温>风速;② 秋季、全年降水对牧民旱灾年份感知的解释能力最强,1月雪量对雪灾感知的解释能力最强,且牧民对旱灾、雪灾的发生仅在较近年份识别敏感;③ 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年份的感知强度与灾害下牲畜损失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灾害受损是导致牧民对极端气候产生感知的重要因素;④ 牧民响应极端气候事件主要以购买草料、处理牲畜为主,一般来讲,保畜策略比减畜策略更为常见。研究认为,牧民气候感知是响应策略形成的重要信息基础,具有传导性;气候响应过程的实质是在气候因子干扰下,家庭牧场复合系统的经营因子采取各种适应性策略,调节饲草资源与牲畜生产之间物质、能量的平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