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婷婷,张洪岩,郭笑怡,张正祥,赵建军.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松辽平原干旱时空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383-389. |
[2] |
陈继伟,左洪超. 干旱区地膜覆盖农田下垫面反照率的观测研究[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397-403. |
[3] |
李东,杨兆萍,时卉,栾福明,王昭国. 乌鲁木齐市旅游气候与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04-409. |
[4] |
李海防, 卫伟, 陈瑾, 李旭春, 张佰林. 定西关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10-415. |
[5] |
张永勋,刘某承,闵庆文,伦飞,张灿强. 陕西佳县枣林生态系统环境适应性及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16-423. |
[6] |
张艳芳,栗新巧. 产业碳排放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基于西北5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24-430. |
[7] |
李家科,刘增超,黄宁俊,张佳扬,李怀恩,沈冰. 低影响开发(LID)生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31-439. |
[8] |
周洪建,王曦 ,袁艺,王丹丹. 半干旱区极端强降雨灾害链损失快速评估方法——以甘肃岷县“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40-445. |
[9] |
张立阳,杨昆,张之贤. 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冰雹天气的时空变化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46-451. |
[10] |
王伏村,许东蓓,张德玉,代德彬,韩树浦, 修韶宇. 西北地区东部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52-462. |
[11] |
庄晓翠,田忠锋,李博渊. 新疆阿勒泰地区冬季日降雪特性指标变化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63-471. |
[12] |
徐娇媚,徐文修,李大平. 近51 a伊犁河谷热量资源时空变化[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72-480. |
[13] |
刘蓓. 青海不同地形下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81-488. |
[14] |
卢越,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赵英杰. 汉江上游东汉时期洪水事件的文献记录[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89-494. |
[15] |
贾晓燕,王晓江,牛建明,张文军,刘玉军.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服务特征[J]. 干旱区研究, 2014, 31(3): 495-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