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
    封面
    2014 (4):  1-1. 
    摘要 ( 768 )   PDF(344KB) ( 8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录
    目录
    2014 (4):  2-2. 
    摘要 ( 883 )   PDF(308KB) ( 10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气与气候
    冷锋天气过程大气边界层特征与颗粒物污染
    冯鑫媛, 王式功
    2014 (4):  585-590. 
    摘要 ( 1425 )   PDF(1739KB) ( 1489 )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边界层铁塔梯度观测、湍流观测和PM10浓度资料,分析一次典型冷锋天气过程兰州大气边界层结构和湍流输送特征及其与PM10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冷锋过境前边界层有逆温层出现。随着锋面过境,逆温层完全被破坏、消失,混合层迅速发展,边界层低层温度和湿度垂直梯度变得很小,风速垂直梯度则明显增大;PM10浓度先升后降。冷锋过境时垂直湍流输送强烈,经向和纬向动量均向下输送。动量下传使地表尘沙大量扬起,造成冷锋过境初期颗粒物浓度骤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鲁木齐冬春季气溶胶散射吸收特性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陈学刚, 魏疆, 任泉, 张克磊
    2014 (4):  591-595. 
    摘要 ( 1134 )   PDF(905KB) ( 972 )  
    采用积分式浑浊度仪,于2012年1月和5月在乌鲁木齐对气溶胶的散射和吸收系数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冬、春季气溶胶散射和吸收系数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同期的相关气象资料和污染物浓度,对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冬、春季气溶胶的散射、吸收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总体上呈现出“W”型;冬季散射、吸收系数分别是春季的10~20倍和5~10倍,说明大气气溶胶的消光作用主要以散射为主。相对湿度(RH)和风速与散射、吸收系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污染物浓度和散射吸收系数同样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PM10和NO2对散射系数的影响大于吸收系数,而SO2则对吸收系数的影响较大,反映出不同污染物对气溶胶的散射吸收系数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库尔勒市近地面臭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刘新春, 钟玉婷, 何清, 杨兴华, 霍文, 艾力·买买提明
    2014 (4):  596-603. 
    摘要 ( 1449 )   PDF(2547KB) ( 807 )  
    高浓度臭氧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还会影响植物生长;臭氧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利用库尔勒市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连续自动地表臭氧浓度观测数据,结合相应气象要素资料,对地表臭氧质量浓度的日、周、月、季节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影响臭氧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 臭氧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规律,夜间变化平缓,白天变化剧烈。② 臭氧浓度变化具有周末效应。最高值出现在星期日,最低值出现在星期三。③ 最高月平均浓度为82.1 μg•m-3,最低月平均浓度为19.2 μg•m-3,2011年1—12月变化规律明显,以6月为中心分布非常对称,两边逐渐降低。④ 春、夏季臭氧质量浓度较高,秋季和冬季明显低于春季和夏季,与沿海内地大中型城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⑤ 4个季节中臭氧浓度日变化剧烈的是夏季和春季,秋季其次,变化最小的是冬季。不同天气情况下,日变化最剧烈的是晴天,其次为沙尘天气,阴天和雨天日变化平缓。⑥ 臭氧浓度日变化与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反变化趋势,但在时间变化上有一定的滞后性,臭氧浓度变化明显早于PM10的变化。⑦ 晴天少云的天气情况下臭氧浓度明显要高于阴雨(雪)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日照时数同时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臭氧污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蒙古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周锡饮, 师华定, 王秀茹
    2014 (4):  604-610. 
    摘要 ( 1493 )   PDF(3019KB) ( 1531 )  
    基于全球监测与模型研究组(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蒙古高原地区1981—2006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1981—2006年蒙古高原的植被覆盖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森林区及荒漠区植被覆盖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草原区呈现上升趋势,蒙古高原NDVI分布从东北向西南、从高原南北边缘地带向中心地带呈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高原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NDVI最高,蒙古国北部的杭爱山脉次之,西南部荒漠区的NDVI最低。研究表明: 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蒙古高原地区的降水变化是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原因,森林砍伐、河套耕作及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则是导致具有相似气候条件的内蒙古与蒙古国植被覆盖变化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陆面过程模型CoLM中关键参数的修正
    刘永强, 艾力·买买提明, 何清
    2014 (4):  611-618. 
    摘要 ( 1434 )   PDF(1298KB) ( 872 )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重新修正了陆面过程模型CoLM中的关键参数值和参数化方案。① 采用涡动相关数据和MoninObukhov理论,对地表动力学粗糙度重新计算;为提高地表比辐射率的精度,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将地表反照率参数值校正为符合年际变化的参数化方案;重新选择符合沙漠环境的地表热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改变相同的10层土壤导热率为不同值。② 经过参数值的校正与参数化方案的修正,改善了CoLM在沙漠地区对地表通量、地表和土壤温度模拟的缺陷;③ 改善后的CoLM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标准误差小于改善前,但不同季节模拟改善效果存在差异,总体上冬季的标准误差小于其他季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尺度的旱灾风险评价指标与模型研究进展
    尹圆圆, 王静爱, 黄晓云, 雷永登
    2014 (4):  619-626. 
    摘要 ( 1043 )   PDF(939KB) ( 850 )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旱灾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潜在风险增大。旱灾风险评价作为防灾减灾的科学依据和基础,备受国内外风险科学工作者广泛重视。相比起步较早、较成熟的国家和区域尺度旱灾风险研究,全球尺度的旱灾风险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从全球旱灾研究的数据源和基本单元、评价指标、评估模型和相关案例等方面展开文献调研和综述。结果表明:旱灾风险评价指标研究呈现出多源数据融合和多因素综合的趋势;综合“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三要素的定量化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是未来全球尺度旱灾风险研究的重要趋向;大小相对均一的政区矢量评价单元的编制,对正确认识我国旱灾风险在世界旱灾风险格局中的位置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气候
    黄土丘陵区旱地春小麦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特征——以定西市李家堡乡麻子川村为例
    李玥, 牛俊义, 李广, 聂志刚
    2014 (4):  627-635. 
    摘要 ( 1045 )   PDF(2888KB) ( 701 )  
    为应对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定量评价气候要素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滑动平均模拟法,利用前人建立的气候适宜度模型,进行春小麦气温、降水、日照隶属度模型和气候适宜度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气温、降水适宜度呈下降趋势,而日照无明显变化趋势。生育期内日照适宜度最高,气温次之,降水适宜度最低。苗期降水适宜度最低,抽穗期次之,气温适宜度苗期最低,变异系数最大,表明苗期的降水和气温是影响春小麦生长的关键,其次是抽穗期。降水是制约旱地春小麦生长最关键的气候因素,且气候适宜度随气候变化呈下降趋势,并在各发育阶段和年际变化过程中都呈不稳定波动状态,对春小麦生长具有极显著的负效应。全球气候变化增加了黄土丘陵区春小麦生产的气候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艾比湖干涸湖底沉积物粒径分布及其对风蚀的响应
    葛拥晓,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马龙, 张登清
    2014 (4):  636-642. 
    摘要 ( 1216 )   PDF(1969KB) ( 1001 )  
    艾比湖已经干涸的湖底常年经历强烈风蚀,形成危害较大的沙(盐)尘暴。为了解风蚀过程干涸湖底沉积物粒径分布的变化特征,在干涸湖底选择无植被覆盖(S1)、芦苇荒漠带(S2)、梭梭荒漠带(S3)3个区域作为研究区,运用粒径分布参数表征粒径分布特征对风蚀的响应。结果表明:① 由于不同区域沉积物形成时间差异,S1、S2、S3之间粒级组成、平均粒径均差异显著。S1的沉积物为黏粒—粉粒—极细砂类型,其中,粉粒含量最高,为80.60%,相比其他两个区含量较大,但是平均粒径最小,在6.10Φ~6.30Φ之间;S2为粉粒—细砂—中砂类型,砂粒含量最高为87.71%,质地较粗变化幅度较大,平均粒径在2.25Φ~3.54Φ;而S3为粉粒—极细砂—细砂—中砂类型,各粒级含量相对比较平均,不同深度含量差别较大,平均粒径在3.38Φ~5.65Φ。② 干涸湖底不同区域沉积物粒级含量、粒径分布参数对风蚀的响应特征不同。由于风蚀程度不同,S1和S2 0~10 cm的沉积物,无覆盖区域和覆盖区域平均粒径、粒级含量差异显著,且随深度的增加,差异显著性呈现降低趋势。S3无覆盖和覆盖区域的平均粒径、粒级含量差异均不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春覆黑膜桃园花期气象效应及防霜效果试验初报
    许彦平, 姚晓红, 万信, 沈冬梅, 任华荣, 杨睿, 吴婷芳
    2014 (4):  643-648. 
    摘要 ( 1211 )   PDF(679KB) ( 906 )  
    为有效防御桃园花期晚霜冻危害,2012年4月在秦安县进行早春覆黑膜桃园花期气象效应及防霜效果试验。试验得出:早春桃园地表覆黑膜后,其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能使桃树地表层和桃树冠层内保持相对较高的温湿度条件,桃园土壤浅层0~40 cm和桃树冠层50~150 cm处平均温度较无膜桃园分别偏高0.3~0.4 ℃和1.3 ℃,平均土壤相对湿度提高2~6个百分点,较好的水热资源配置,能够增强树势,提高桃树抗霜冻能力。在晚霜冻主要危害时段的夜间增温最为明显,增温幅度分别为0.8~0.9 ℃和1.0~1.1 ℃,冠层最低温度层50 cm处增温1.2 ℃,温度梯度温差降低0.4 ℃,相对较高的夜温条件能为花期提供一定的热量条件,并有效缩短了桃树花期,可减轻其遭受春季晚霜冻危害几率和危害程度。通过对2012年4月12—13日覆膜桃园盖膜防霜和烟熏两种试验,出现轻霜冻时段的04:00—07:00时桃树冠层100 cm处最低温度4.2 ℃和2.1 ℃,较无盖膜防霜桃园偏高1.2 ℃和0.9 ℃;较无膜无防霜桃园偏高5.0 ℃和2.9 ℃。虽然熏烟防霜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来说,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理念。因此,覆膜桃园盖膜防霜不仅体现了极佳的防霜效果,而且有利于生态保护,便于操作,易于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雨季北京山区3种典型植物的水分来源
    邓文平, 余新晓, 贾国栋, 李亚军, 刘瑜洁
    2014 (4):  649-657. 
    摘要 ( 1369 )   PDF(2248KB) ( 1125 )  
    水分是植物生长、初级生产力形成以及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了深入探讨在雨季降雨后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和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的水分来源,根据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及植物茎干水分同位素特征,采用直接对比法和多源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开展系统研究。结果显示:① 在雨后,侧柏主要利用表层0~10 cm的土壤水分和8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水分,它们对侧柏的水分贡献率分别为35.8%和55.6%,而对中间层(10~8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较少;② 栓皮栎的水分来源与侧柏相似,但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大,而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比侧柏小,这两层土壤水分的贡献率分别为17.7%和77.2%;③ 荆条的水分来源比较复杂,但主要来源仍然是表层0~10 cm的土壤水分,表层水分对其水分的贡献率为46.6%,而且对其他土层水分都有利用;在雨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不同物种间水分利用模式仍有差异,从而促进了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缓解了半干旱区物种间的水分竞争,这对我国北方山区生态恢复物种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阿尔泰山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的气候响应
    崔宇, 张同文, 袁玉江, 喻树龙, 尚华明, 张瑞波
    2014 (4):  658-664. 
    摘要 ( 1110 )   PDF(2465KB) ( 635 )  
    利用阿尔泰山南坡森林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树芯样本,建立了4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年表。树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位于阿尔泰山中部的塔尔阿沙(TEA)年表与其东南端的巴腊朔克萨依(BLS)年表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R=0.411,P<0.01),4个树轮年表中高频变化的同步性要强于低频变化。阿尔泰山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显示,位于阿尔泰山脉西北端的阿库里年表(AKL)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气温;位于中部的TEA年表和吐孜巴依(TZB)年表影响其树轮宽度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气温也有一定的影响;位于东南端的BLS年表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降水。随着树轮采样点沿阿尔泰山体自西北至东南,气温变化对森林上树线树木年轮宽度生长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降水的作用则逐渐增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土环境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现状及水质分析]——以普氏野马放归区为例
    张永军, 张峰, 曹青, 胡德夫, 初红军
    2014 (4):  665-671. 
    摘要 ( 1268 )   PDF(919KB) ( 1090 )  
    水是干旱区野生动物所依存的重要生态因子,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可利用水源和水质息息相关。为科学评价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KNR)放归普氏野马活动区域水源的水质,对KNR野马野放区现存的3种水源:自然水源(NW)、改造水源(RW)和遗弃水源(AW)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取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和离子色谱(IC)分析水质。结果显示:F-、SO2-4和水中Na元素超标率较为严重,分别为60%、24%和28%。永久性自然水源中,Na元素和SO2-4浓度较高,超标率为100%。临时性自然水源中的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低于永久性自然水源,但F-超标率达80%,显著高于其他水源。除Mg和Fe元素外,改造水源大多数离子/元素浓度与永久性自然水源相近。与遗弃水源相比较,除F-外,改造水源其他离子浓度均降低。总体上,[JP2]离子浓度的趋势为遗弃水源>[JP]自然水源≈改造水源。本研究表明,3种水源中,临时性水源水质F-含量过高,在今后的改造中,应该注意除氟工作。改造水源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改善,为野生动物利用的重要水源。因此,改造水源是有利于野生动物的,但应该由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减少遗弃水源的形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PD模型的黑河出山径流极值变化分析
    霍雪丽, 刘友存, 郝永红, 王杰, 韩添丁, 王建
    2014 (4):  672-681. 
    摘要 ( 1338 )   PDF(1823KB) ( 1043 )  
    以黑河出山径流为研究对象, 利用黑河上游1944—2010年67 a的实测月均径流资料, 采用广义Pareto分布模型(GPD模型), 对黑河未来出山月均径流的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运用超阈值的观测资料建模的GPD模型, 能够达到信息量使用的最大化, 对黑河极值变化的预测精度较高; 黑河出山径流重现期为25 a、50 a、100 a和150 a的月均径流量极大值分别为219.8 m3•s-1、235.3 m3•s-1、 249.5m3•s-1和257.4 m3•s-1; 重现期为25 a、50 a、100 a和150 a的月均径流量极小值分别为9.0 m3•s-1、8.8 m3•s-1、8.6 m3•s-1和8.5 m3•s-1;在当前“暖湿”的气候背景下, 黑河出山径流变化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北部牧区雪冰灾害指数和危险性评估
    王建刚, 王盛韬, 庄晓翠, 巴合提·斯哈克
    2014 (4):  682-689. 
    摘要 ( 1018 )   PDF(4047KB) ( 628 )  
    根据雪冰气候事件的聚合、权重和牧业灾害损失的关系,通过[WTBX]H、L[WTBZ]指数分析,研究了新疆北部的雪冰灾害特征和危险性。研究认为,雪冰灾害具有链状结构,灾害强度与雪冰气候事件权重、聚合度有关。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对雪冰灾害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估,新疆北部雪冰灾害分布,总体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西低东高,南低北高,低山丘陵高于平原,厚积雪区域高于薄积雪区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水溶液条件下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系数
    杨小刚, 罗琳, 宋进喜, 任朝亮
    2014 (4):  690-695. 
    摘要 ( 1260 )   PDF(1580KB) ( 1094 )  
    为深入分析水物理化学作用对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的影响,采用水头下降竖管渗透试验法,对渭河陕西段5处7个实验研究点,共98个试验点位进行原位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Kv)试验,并对其中的21根测管进行室内不同渗滤液条件下的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条件下的渗透系数大于河水条件下的渗透系数;营养液条件下渗透系数随时间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碱溶液对沉积物渗透系数起负作用,碱性越强负作用越大;酸溶液能增强沉积物的渗透性能,但对不同结构、成分的沉积物影响方式不同;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与河水中碱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河水的CODMn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山中部不同林分对产流产沙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王晓康, 张毓涛, 张新平, 李吉枚, 李翔
    2014 (4):  696-701. 
    摘要 ( 1005 )   PDF(671KB) ( 742 )  
    以天山中部林区代表14个不同林分条件的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产流产沙的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产流产沙的因子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对于产沙量来说,降雨量>林分密度>冠层活枝高度>枯落物厚度>郁闭度>坡度;对于产流量来说,降雨量>枯落物厚度>郁闭度>林分密度>冠层活枝高度>坡度。而不同林分条件对产流产沙影响差异中,天然林呈现:中龄林3>近熟林>中龄林4>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2>中龄林1;人工林为:混交林>透光伐抚育林>修枝抚育林>未抚育林;灌木为:盖度0.6>盖度0.8。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生态
    土壤侵蚀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胡婵娟, 刘国华, 郭雷, 刘宇
    2014 (4):  702-708. 
    摘要 ( 1243 )   PDF(3375KB) ( 959 )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环境下4种典型坡面上坡顶、坡肩、坡背、坡脚和坡趾5个不同地形部位137Cs的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用来表征土壤侵蚀程度的137Cs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土壤容重、电导率、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细菌菌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土壤容重随着137Cs含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电导率、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而土壤细菌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侵蚀过程能够直接影响土壤养分在坡面上的空间分布及土壤结构,通过影响土壤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长环境和营养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渭北旱塬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董莉丽
    2014 (4):  709-714. 
    摘要 ( 1212 )   PDF(1415KB) ( 985 )  
    植被恢复可改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及其对土壤有机质的保护。通过对渭北旱塬礼泉县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水稳性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的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在林地和永久性荒地中较农地大,而农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形维数较大。矩法参数(Cs)在农地和一年荒地中为负值,而在林地和永久性荒地为正值。土壤有机质与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线性正相关,粒级小于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质含量最小,随粒级的增加,有机质线性增加,表明存在于水稳性团聚体内部的有机质矿化程度降低,同时也表明有机质为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渭北旱塬植被恢复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艾比湖自然保护区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
    冉启洋, 吕光辉, 魏雪峰, 刘东, 崔楠
    2014 (4):  715-722. 
    摘要 ( 1077 )   PDF(1355KB) ( 878 )  
    以艾比湖自然保护区荒漠生态系统不同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土壤类型酶活性及理化性质,探讨理化性质对酶活性影响的强度。结果表明:黑钙土酶活性较高,营养元素丰富,水分和盐分条件较好;而棕漠土、栗钙土酶活性相对较低,理化条件相对较差;灰钙土、灰漠土则表现为土壤酶活性极差,营养元素贫乏。从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得出: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该地区酶活性的主导因子;速效磷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较大,较大程度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全氮对脲酶活性直接通径系数较大,是直接影响脲酶活性的主导因子;碱解氮对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有强烈的直接作用,是影响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的主导因子;土壤总盐对蔗糖酶存在较大的直接负效应,是制约蔗糖酶活性的主导因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掖市土壤状况与植被恢复关系评价
    王强, 蒋志荣, 张云亮
    2014 (4):  723-727. 
    摘要 ( 1067 )   PDF(675KB) ( 903 )  
    运用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和欧式距离公式,对张掖市境内不同植被和立地条件样地的土壤、生境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生境状况和植被恢复关系进行了评价。评价显示:植被恢复难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易(0~0.424)、中等困难(0.425~0.56)、较难(0.57~0.774)、极难(0.775~1);张掖市植被重建与恢复过程中的主要限制因子为土壤水分、土壤砂粒含量;张掖市植被重建与恢复的难度与植被类型、土壤状况、生境状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最后在植被恢复难度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难度地区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与植物生理
    不同盐分梯度下胡杨幼苗的光合—光响应特征
    李菊艳, 赵成义, 闫映宇, 盛钰, 于波, 彭刚
    2014 (4):  728-733. 
    摘要 ( 1219 )   PDF(1741KB) ( 846 )  
    通过分析不同盐分处理60 d胡杨幼苗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 在0~3 500 μmol•m-2•s-1光强范围,各处理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WTBZ]均随光强增加逐渐增大,而胞间CO2浓度(Ci)呈相反趋势;不同光强下幼苗的P n、Gs、Tr、Ci 和WUE均[值均随盐浓度增大而减小;低盐浓度处理(0.5 mol•L-1)条件下,幼苗通过气孔调节提高WUE,降低盐分对幼苗的损伤;高盐处理(2 mol•L-1),气孔基本失去调节能力,出现了Tr相对较低、WUE相对较高的现象,而幼苗的Pn[WTBZ]均值降低了约75%,幼苗的光合代谢受到严重抑制。② 随盐浓度增大,胡杨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α)、暗呼吸速率(Rd)和光饱和点(LSP)逐渐降低,光补偿点(LCP)逐渐增加,盐分抑制了幼苗对光的吸收、利用和转换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旱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景伟, 金喜军, 杜文言, 史振声, 张玉先
    2014 (4):  734-738. 
    摘要 ( 1149 )   PDF(1595KB) ( 909 )  
    采用浓度水平分别为5%、10%、15%、20%和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进行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进程、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在轻度干旱胁迫时(5%)均无显著变化,随着干旱胁迫增加,萌发指标受到抑制作用而降低,胁迫越大,降幅越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干旱胁迫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SOD、CAT酶活性在10%浓度PEG处理时达最大,而POD酶活性在15%浓度时最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则呈单峰曲线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喜盐鸢尾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卓露, 管开云, 李文军, 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
    2014 (4):  739-743. 
    摘要 ( 1125 )   PDF(1024KB) ( 828 )  
    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是一种干旱地区野生观赏花卉,种子萌发困难,限制了该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也为育种工作带来难度。从吸水性和萌发性两个方面对喜盐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和打破休眠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在25/10 ℃(高温/低温)条件下,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44.33%;胚乳中的萌发抑制物质是限制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皮可限制胚乳萌发抑制物质的释放。砂纸摩擦、切除部分胚乳和赤霉素(GA3)处理都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综合考虑经济费用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砂纸摩擦后蒸馏水浸种处理是打破喜盐鸢尾种子萌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掩埋对辽东栎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
    王娟婷, 王乃江, 党鹏, 张任凡, 习世宏
    2014 (4):  744-749. 
    摘要 ( 1024 )   PDF(661KB) ( 971 )  
    以黄土高原天然次生林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子为对象,采用双因素(覆土厚度和播种时间)完全随机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掩埋对辽东栎幼苗出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覆土厚度对辽东栎种子的出苗率有显著影响(P<0.05),出苗率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覆土厚度为10 cm时,出苗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3.2±20.7)%和(42.0±0.7)%;覆土厚度对幼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② 播种时间对0~3 cm覆土播种的出苗率影响显著(P<0.05),由于温度的差异,11月1日播种的种子出苗率高于12月10日,出苗率分别为(11.9±1.2)%~(53.2±20.7)%和(1.5±0.8)%~(42.0±0.7)%;播种时间对覆土播种的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对地表播种的幼苗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可见,土壤掩埋有利于辽东栎幼苗的出土,土壤掩埋对幼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尔沁沙地典型沙丘植被光谱特征数据的匹配
    段瑞鲁, 刘廷玺, 张圣微, 段利民, 田晶, 王兆葡, 田波
    2014 (4):  750-755. 
    摘要 ( 1466 )   PDF(2304KB) ( 729 )  
    地物光谱数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会出现“同物异谱”或“异物同谱”现象。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沙丘—草甸相间区域为研究区,以野外实测沙丘植被光谱数据为基础,利用最小距离法、光谱相似角度、光谱相关系数和光谱信息散度4种光谱匹配算法,对去噪后植物光谱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分析,发现最小距离法可以区分出本区沙丘典型植被。在此基础上,对光谱导数进行匹配分析,发现光谱相似角度和光谱相关系数识别效果增强明显,二阶导数光谱特征匹配度甚至出现了多个负值。最后选取TM1、TM2、TM3和TM4波段植被光谱数据做同样处理,证实TM2、TM4波段能够提高识别精度;同时,基于统计学基础分析单波段基础信息,发现单波段所包含信息量依次为TM1> TM4>TM2>TM3,综合考虑TM1波段内各植被光谱反射率特征曲线重叠严重和单波段植被光谱特征匹配度结果,认为TM4波段为该地区植被物种识别的首选波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果枸杞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李永洁, 李进, 徐萍, 何宏伟
    2014 (4):  756-762. 
    摘要 ( 1287 )   PDF(1645KB) ( 1047 )  
    以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水的方法,设置4个水分处理水平(对照CK、轻度胁迫D1、中度胁迫D2、重度胁迫D3),研究黑果枸杞幼苗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显示:① 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黑果枸杞幼苗株高、基径生长量、生物量积累和叶重比在轻度胁迫下升高,中、重度胁迫下降低;根重比、根冠比在轻、中度胁迫下升高,重度胁迫下降低。② 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后升;丙二醛(MDA)含量先增后减再逐渐增加。③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通过调整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减少地上部分水分散失,增加根系物质的积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利用渗透调节物的积累来改变细胞渗透势,以便减少胞内水分流失。同时,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来减弱膜脂过氧化对自身的伤害,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其他
    新疆沙漠空间分布格局与类型结构
    张志伟, 杨发相, 吴吉龙, 周杰, 尹惠妍
    2014 (4):  763-770. 
    摘要 ( 2063 )   PDF(2342KB) ( 1039 )  
    在对新疆沙漠区域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新疆1[JP18]∶[JP]1 000 000数字地貌图和TM影像数据及Google Earth等资料,利用GIS技术,编制了新疆沙漠分片图与沙漠类型分布图,对新疆沙漠空间分布与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 新疆共有577块沙漠,可以划分为35片区。按照区域可分为塔里木盆地沙漠区、准噶尔盆地沙漠区、阿尔泰山沙漠区、准噶尔西部山沙漠区、昆仑山—阿尔金山沙漠区、天山沙漠区6个区;② 新疆沙漠面积达428 977.14 km2,占新疆总面积的26.12%;沙漠分布广泛,平原、丘陵和山地均有分布,但各区域的沙漠面积相差悬殊;沙漠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沙漠景观破碎化程度具有很大空间差异性,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中面积较大沙漠的破碎化程度低,而在山地与两大盆地的过渡地带面积较小的沙漠破碎化程度较高。③ 新疆沙漠具有独特的地貌类型、稳定性和类型丰富度等类型结构,地貌类型以沙丘和沙垄为主,沙漠植被覆盖度差,以流动性沙丘和流动性沙垄为主,多数沙漠的类型丰富度贫乏,只有少数沙漠类型数量可以达到中等乃至极丰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红外相机陷阱技术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Canis lupus)的活动节律
    王渊, 初红军, 韩丽丽, 葛炎, 陶永善, 布兰
    2014 (4):  771-778. 
    摘要 ( 1436 )   PDF(2617KB) ( 924 )  
    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乔木希拜区域野放普氏野马天敌狼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月份狼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和昼行性指数β均存在极显著差异(α指数:t=8.009,df=7,P<0.01;β指数:t=13.526,df=7,P<0.01),且β=0.45<13/24,表明在研究区狼为夜行性动物。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季节活动峰型存在显著差异(2011年: χ2=13.087,df=2,P=0.041 1;2012年: χ2=12.452,df=2,P=0.023 4;2013年: χ2=18.998,df=2,P=0.032 6),因此,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狼的活动节律存在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天业工业园区周围环境汞污染分析
    王新花, 潘响亮
    2014 (4):  779-784. 
    摘要 ( 1562 )   PDF(1170KB) ( 784 )  
    针对天业工业园区工厂运行对周围环境的汞污染程度,通过采集工业园区周边大气、水体、土壤、植物、水生生物样品,采用RA-915+塞曼效应汞分析仪和配套装置测定其总汞含量。结果表明:大气采样点空气气态单质汞(GEM)含量均没有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参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样点地表水均为IV类水;土壤样品总汞含量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范围内;稻谷总汞含量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值,油菜接近限值,洋葱、玉米在限值之内;不同鱼类总汞含量为: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植物食性鱼类;无鳞鱼类>有鳞鱼类,并且,总汞污染水平未超过我国食品卫生标准限值。可以得出,新疆天业集团工业园区周围环境汞污染较轻,但存在潜在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