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 粗(细)颗粒; 物质来源; 滴哨沟湾剖面; 萨拉乌苏河流域," /> 同位素; 粗(细)颗粒; 物质来源; 滴哨沟湾剖面; 萨拉乌苏河流域,"/>
干旱区研究 ›› 2014, Vol. 31 ›› Issue (3): 570-577.
王啸,饶文波,潘耀东
WANG Xiao, RAO Wen-bo, PAN Yao-dong
摘要: 萨拉乌苏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沙漠之间,是北方黄土与沙漠过渡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环境变化相当敏感。选择该流域典型沉积剖面(滴哨沟湾剖面),研究剖面Nd-Sr同位素组成变化特征,揭示沙漠—黄土过渡带物质来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风成粗颗粒(>75 μm)由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风蚀所致,河湖相粗颗粒主要由下覆风成沉积物水蚀改造而来;② [WTBX]∣ΔεNd(0)∣≤1[WTBZ]的风成细颗粒(<75 μm)基本上来自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的风化剥蚀和粗颗粒的就地改造,而[WTBX]∣ΔεNd(0)∣>1[WTBZ]的风成细颗粒有更复杂的物质来源;③ 城川组和中下部萨拉乌苏组的河湖相细颗粒由黄土高原的水土侵蚀提供,而萨拉乌苏组上部遭受了来自鄂尔多斯沙漠中东部风成细颗粒的干扰。这项研究对正确理解沙漠—黄土过渡带的演化有重要意义。